开放大幕正缓缓拉开 中国股市面临入世考验
(发布日期:2005/11/25 8:56:44)
浏覽人數:
295
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实习记者刘峥北京5日报道】中国宣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局已定,所有的实质性谈判都已达成协议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也缓缓拉开了序幕。证券市场开放中,中外合作基金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走到了前头。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了10年的時候,對外開放的呼聲和壓力日漸高漲。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指出證券市場開放的五個任務:“外國證券公司通過證券所特別席位直接投資B股,成立中外合資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鼓勵中國優質企業海外上市;逐步允許外國企業來我國發行股票;內地證券公司到香港和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研究各種辦法,允許外資逐步進入中國證券市場。”
但是,開放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與國際成熟證券市場相比差距很大,據統計,到2000年底,紐約證券交易所2468家上市公司的市價總值11.4萬億美元,那斯達克4886家上市公司市價總值3.58萬億美元。而到2000年底,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1192家,市價總值4.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50%。我國的證券化率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我國封閉型基金與國外相比無論是資金規模、業務結構、內部管理機制、經營水平和創新能力上,有很大差距。我國《證券法》雖已出台,但與之配套的法律和細則,《投資信托法》、《證券信譽評級法》等還未出台。一個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手段不完善的證券市場,在入世過程中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此外,作爲投資主體的上市公司資質水平,也亟待提高。
中國企業應對“狼來了”的主要良方之一就是快速組建各種各樣的航母。日前,已有多家券商增資和准備增資,更出現了“券商悄悄出賣營業部”的傳聞。可以預見,“券商航母”或大型金融集團控股公司不久會利用多種方式現身。
上市核准制的推出,大藍籌緊鑼密鼓的上市,國有股的減持,外資公司發行預托憑證的傳聞,都和入世臨近不無關系。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資質水平,是降低股市風險最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