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自主知识产权 商用车实现“北京创造”
(发布日期:2005/11/9 8:43:03)
浏覽人數:259 |
鼠標雙擊自動滾屏 |
![]() |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115个小时后胜利返航。一时间世界瞩目,国人雀跃,而在北京福田汽车公司的2.8万名职工心中,更是涌动着一份特殊的自豪感———就在前不久,福田汽车取代以往使用的国际知名品牌,承担了“神六”发射基地运输及航天器牵引的重要任务,他们生产的4个品牌共8辆汽车,成为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航天仪器运输中首次采用的国产品牌,同时福田汽车还获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指定的“飞船及卫星运输车辆”。
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的福田公司,一直致力于走自主創新之路,同樣算得上中國車壇的一個傳奇———這家北京的汽車企業自1996年8月成立至今,短短9年已開發了輕卡、皮卡、重卡,輕客、大中客等全系列商用車。從幾座到幾十座的客車,從最小到最大的卡車,産品應有盡有,全部是自主知識産權。
國內汽車界的一位老前輩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許多汽車企業都獲得了長足發展。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叱咤風雲的産品,大多數是國際汽車巨頭擁有知識産權的洋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民族品牌,在汽車市場被叫好的並不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福田和它的鑽石標記,已經被廣大的中國用戶接受和喜愛。在前不久由權威機構“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福田汽車以119.32億元的品牌價值雄居第43位。“在變‘中國制造’爲‘中國創造’的道路上,福田給民族汽車品牌壯了聲威。”
自主研發,靠的是資金保證。這方面福田公司很舍得下本兒。內部資料顯示,2001年,福田研發投入1.7億元;2002年研發投入3億元;2003年和2004年,這一數字變成了4.4億元和7.1億元;而今年計劃將投入11.2億元。面對逐年增高的研發巨資,有人給福田算了一筆賬:從國外引進一款輕卡産品,光引進費就是1000多萬元,每賣一輛車,還要給品牌擁有方2000元左右的技術管理費。而掌握技術進行自主開發,這筆錢自然就不用花了。按去年福田的汽車銷量34.1萬輛計算,每年節省成本近20億元。
自主研發,閉門造車也不成,還要巧妙地利用全球資源。以市場上十分搶手的歐曼重卡爲例:在決定上馬後,福田公司迅速從全球招聘了大批中重卡技術人才,並與國內大專院校及外國設計公司合作,攻克了整車和車身自主開發的難關;最後搜集國內重卡零部件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就這樣,一款底盤技術領先,排放達到歐Ⅱ、歐Ⅲ標准的重卡誕生了。福田一口氣開發出了牽引車、自卸車、廂式車、改裝車、普通載貨車5大系列100多種産品,産品噸位覆蓋了從3噸至35噸的寬泛領域。
自主研發,人才是關鍵。通過國內各城市召開的50多次招聘會,福田近幾年共招收各類人才2000多人。以此爲依托,福田在北京建起了汽車工程研究院,這裏集中了福田公司一半的技術人員,700多位專職研發人員中三分之一擁有碩士以上學曆。搜賢求才的觸角甚至伸到了國外,福田從美國底特律汽車城“挖”來了車型設計師,目前共有20多位“洋專家”工作在北京總部。與此同時,福田還在日本東京、中國台灣建立了研發機構。一流的人才隊伍,鑄造了福田公司強有力的研發引擎。
“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亞洲最大的商用車廠;我們的夢想是成爲全球知名汽車品牌。”福田的自主創新戰略,已經在今年結出了碩果———
3月,奧鈴系列新型輕卡和皮卡,在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同步隆重上市,打破了國內以日本車型爲主導的輕型汽車格局;
4月,榮獲CCTV2005“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稱號,是其中惟一的商用車品牌;
7月,新研發的歐V大客車在第二屆全國客車大賽上奪得3項大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