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朵小香菇,如何撐起了百億元大産業?
8月驕陽似火,湖北省隨州市品源公司的標准化車間內更是忙得熱火朝天。全自動流水線高速運轉,清洗、分揀、研磨、灌裝……一罐罐“菇的辣克”香菇醬列隊下線,即將遠渡重洋。不久前,這裏剛剛簽下了美國華人商會價值3億美元的超級訂單。副總經理張濤穿梭于忙碌的生産線之間,興奮中透著緊迫:“必須保質保量,這是叩開美國主流商超的關鍵一役!”
当国际市場需求萎缩、贸易壁垒高筑,许多出口产品黯然失色,随州香菇却划出了一道逆势飞扬的轨迹——去年产业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国内市場覆盖超200座城市,内销占比惊人地从35%跃升至85%。一朵朵小香菇,如何撐起了百億元大産業?
答案藏在湖北省委農辦那份沈甸甸的《關于推進香菇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菇七條”)裏,更融在隨州人“品質優先、創新驅動”的堅定實踐中。“我們始終以科技創新爲引擎,緊扣國內消費升級脈搏,推動香菇産品向健康、便捷、高端華麗轉型。”隨縣産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劉東一語道破發展關鍵。

品質認證撬開萬店之門
“這小小一罐醬,去年就征服了美國華人和本土食客的味蕾!”美國華人商會會長陳金階對“菇的辣克”香菇醬贊不絕口。然而,征服社區小店易,跻身主流商超難。原料産地全程可追溯,張濤深知其中艱難。爲此,一場圍繞“品質認證”的産業升級在隨州悄然鋪開。
在隨縣三裏崗鎮吉祥寺村,代雨婷的智能化香菇大棚內,物聯網傳感器靜靜守護著每一朵香菇的成長。“環境參數自動調控,從原料到市場全程數據追蹤。”代雨婷欣喜地算賬,“政府扶持建起智能棚,省力又增效。我家年産香菇20萬棒,純收入穩穩過百萬元。”昔日的“靠天吃飯”,在智能大棚的恒溫恒濕環境中,蝶變爲“四季出菇”的穩定財富。
品质革命需要标准护航。随州联合湖北省農業科学院、武汉轻工大学开展质检科研攻关,获批食用菌重金属检测装置、食用菌农残检测装置两项专利,推动香菇出口检测行业标准、固体菌种省级地方标准立项,制定7项市级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涉及种植环境、加工工艺等环节,强化全链条规范化管理。首创《随县香菇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将质量追溯嵌入生产全链条,为香菇贴上了“安全可控”的金字标签。
今年5月,印有蝴蝶標志的認證證書終于飛越太平洋,抵達品源公司。這紙認證,見證了隨州香菇全鏈條的標准化攻堅與質量管控升級,是品質的勳章;更賦予隨州香菇闖蕩全球的底氣,是市場的通行證。“它不僅僅是一張紙,更是中國味道駛向全球的珍貴船票。”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展望,“我們要以工業化思維、科技賦能和全球視野,打造‘中國新質生産力樣本’。”
菌種更新築牢産業根基
种业是農業的芯片,也曾是随州香菇的隐痛。走进建于随县三里岗镇的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菌种在精密控制的环境中悄然萌发。隔壁实验室里,华中農業大学硕士操鹏程专注地培育新菌种。“在这里,实验室连着菇棚,论文能变成‘金菇’。”长久菌业已吸引4名高学历人才扎根乡村,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香菇新品种,抗逆性显著提升30%。现在,随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年产菌种5万吨以上,销往23个省市,年产菌种占全国10%,约占全省60%,彻底摆脱了“洋种源”桎梏。
“菇七条”政策春风,催生了全国首个香菇产业研究院和随州香菇科研推广中心,华中農業大学边银丙等专家工作站扎根田野。长久菌业董事长龚长久介绍:“我们推广的智能化大棚、菌稻轮作等新技术,辐射带动鄂豫云贵数万人,年推广超8000万袋,助农增收超10亿元。”
創新需要真金白銀。“香菇貸”以純信用破解融資難,累計發放1.79億元,爲菇農節省貸款利息支出447.5萬元;政府2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撬動“政銀擔”協同發力,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下降2個百分點;“香菇種植保險”爲菇農兜底,兌現57家香菇企業310萬元獎補資金。政策組合拳精准滴灌,爲産業注入澎湃金融“活水”。
更深遠的人才布局已然落子,全國首家專注于食用菌産業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隨州香菇學院”應運而生,通過聯合高校編寫全國首本專業教材、建設“一主兩輔”實訓基地、組建産教融合共同體等舉措,構建了“教材研發、技能培訓、考核認證、就業服務”全鏈條培養體系。目前已累計培育全日制學生超過550人。“隨縣香菇種植工”成爲技能人才培養新標杆。
說起現在的生活,81歲的廣水市郝店鎮菇農王茂家樂得合不攏嘴:“過去種香菇像押寶,如今四季有收成,穩穩年入10萬元。”
從“看天吃飯”到“智慧生金”,自育菌種築牢了産業的根基。
線上線下暢銷天下市場
好产品需要通达的销路。随州创新“企业+合作社+菇农”“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以订单農業为纽带,让分散的小农户深度嵌入大产业链。
隨縣吉祥寺村,是遠近聞名的香菇村。家家戶戶種香菇,90%以上收入來源于香菇,90%以上村民直接或間接從事香菇産業。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勇笑言:“咱村香菇不愁賣,除了供給品源等龍頭,家家開網店,線上搶著要。”來到村民周保國家,只見他正對著手機直播:“看這香菇多厚實,小個頭每斤60元,大點兒的每斤80元!”直播間裏訂單紛至沓來。
隨縣敏銳抓住電商風口,培育本土直播團隊50余支,培訓2萬人次,聯合頭部主播打造“香菇助農專場”,打造“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生鮮直供”新渠道,形成“産地直供+直播直銷”新模式,年網銷額達26億元,占內銷三成。線下同步發力,裕國菇業“好菇糧”系列香菇産品進駐8000余家商超,品源現代即食香菇成爲7-Eleven連鎖便利店的爆款零食,年銷5000萬袋。
爲鎖“鮮”降本,一座投資3.5億元的中國香菇智慧交易城拔地而起,串聯5萬立方米中央倉、68座鎮級冷鏈設施,冷藏保鮮能力超10萬噸。15個銷地前置倉遍布華中、華東、華南地區,織就“24小時鮮達網”,物流成本直降20%,鮮菇損耗率從8%銳減至3%,武漢、鄭州等重點城市日配送量突破200噸。
放眼随州,车间里机器轰鸣,厂房外满载香菇酱的集装箱正一批批启航。在更广阔的田野上,智慧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直播间里乡音热切吆喝……一朵朵随州香菇,正以科技为翼,以品质为帆,从曾侯乙编钟的故乡出发,在全球市場的蓝海中坚定航行,为乡村振兴书写着充满韧性与智慧的“菇事新篇”。(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