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一批贛菜品牌正在引發排隊熱潮
贛菜進一步吃香。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一批主打沈浸式地域美學、精致産品呈現與文化體驗升級的贛菜品牌正在引發排隊熱潮。
記者發現,來自南昌的“老三樣”已經在廈門、福州、杭州、武漢等多地開店;來自景德鎮的“歐記大排檔”一口氣官宣8城10店……

“老三樣”廈門店生意火爆。
贛菜省外走紅引發打卡潮
8月31日16時,“歐記大排檔”杭州店已有顧客排隊,若17時來需等位約1小時,顧客排隊漸成該店常態;7月,南京“啄春泥·江西菜”有工作人員在店門口舉牌抵制黃牛排隊取號。雲貴菜熱度未減,贛菜已成新晉“排隊王”,黃豆燒雞爪、江西炒粉、蓮花血鴨、井岡山豆皮等特色菜品備受青睐,南昌小吃白糖糕也成爲門店引流招牌。
近日,有網友評選出上海地區最受歡迎的5家贛菜館,包括“歐記大排檔·景德菜”“胡恰·景德江西菜”“贛江村”“佬表炒菜猛·江西小炒”和“毛辣不差火·江西菜大排檔”。這些連鎖店人均消費普遍在70元至130元之間,以辣味爲特色,不少店因高性價比受到青睐。
上海市民王先生表示,自今年7月到南昌旅遊后,便对赣菜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赣菜以现炒和辣味为特色,通常被认为是非预制菜,无论是街边小店几十元的工作餐,还是商场里人均七八十元的正餐,都是不错的选择。
2023年底,江西小炒火爆“出圈”,在为本地餐饮业带来巨大流量与曝光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消费者对江西美食的浓厚兴趣。去年“五一”假期,江西再度成为全国热门旅遊目的地。2025年,南昌接连入选“全球100经典目的地”“亚洲100经典目的地”及“中国100经典目的地”等多个权威榜单,江西餐饮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一批本土品牌凭借“鲜辣香醇”的独特风味,在粤菜、湘菜、徽菜等传统强势菜系的“包围”中成功突围,正加速走向全国。
本土餐飲品牌紛紛走出江西
在贛菜廣受追捧的背景下,本地餐飲品牌紛紛跟進。江西春天來了餐飲集團今年推出新品牌“啄春泥”,首店選址南京,加入市場競爭。今年3月,南昌品牌“老三樣”在廈門開出省外首店,跨省擴張,並采用“省會—首店”模式開放加盟,目前已進入福州、杭州、武漢等城市,海口與南京門店也在籌備中。
“老三樣”2017年2月誕生于南昌船山路,如今已成爲本地知名餐飲品牌。隨著江西文旅熱度提升,不少外地遊客呼籲其走出江西。其聯合創始人紀望利介紹,廈門首店的加盟合夥人正是一名6年老顧客,雙方合作順利。開業近半年來,該店本地客群比例持續增長,顯示出品牌在省外市場的競爭力。
在紀望利看來,“老三樣”是南昌特色餐飲的代表,其在外地拓展的過程中,致力于打造南昌的餐飲名片,讓更多人通過美食了解這座城市。無論是口味還是店面設計,省外門店都突出南昌元素,正如其宣傳語所言:“吃過‘老三樣’,就算到南昌。”
紀望利認爲,江西不同地區的菜系各具特色,未來還將有更多地方特色菜走向全國,例如景德鎮菜、客家菜等。
餐飲品牌“胡恰”則以江西融合菜爲特色,憑借文藝氛圍與高顔值菜品吸引年輕消費者,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迅速成爲熱門餐廳。該品牌總監陳先生表示,“胡恰”的核心優勢在于運營模式,強調運營邏輯、供應鏈和團隊能力是品牌成功的關鍵。目前,贛菜領域尚未出現頭部品牌,未來預計將呈現兩種發展路徑:一類是進駐購物中心的品牌化連鎖門店,另一類則是以“江西小炒”爲代表的街邊店形態。
專家:要把“一陣紅”變爲“長紅”
近年來,贛菜餐飲品牌蓬勃發展,成爲餐飲市場一股新力量。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胡海勝分析認爲,江西小炒的“出圈”帶動了贛菜走出江西,大量在外務工的江西人也爲人脈擴圈提供了基礎。曆史上“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遷移傳統,進一步拓展了贛菜的文化認同空間。
當前菜系融合成爲趨勢,兼具地方特色與創新元素的菜品更易獲得關注。數字化時代下,善用新媒體傳播也成爲贛菜發展的重要機遇。
面對激烈競爭,胡海勝建議江西從五個方面推動贛菜持續出省: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提升菜品品質與服務,實現品牌升級;二是支持頭部企業聯大做強、走出江西,給予相應政策支持;三是加強人才培養,通過高校、職教與社會培訓多元渠道彌補人才缺口;四是推進行業自律,以標准制定規範服務、提升品質;五是倡導企業誠信經營,立足長遠發展。
上饒師範學院法商學院教授林建軍還建議,贛菜品牌應抱團發展,可通過高級合夥人機制、完善供應鏈體系,推動門店從“一時火爆”轉向“百年老店”。
據悉,江西省政府已于今年2月印發《江西省提振消費行動方案》,明確將持續推廣贛菜(江西小炒)品牌,培育餐飲企業,舉辦創新大賽,推動門店“出海”,力爭今年實現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0%的目標。(記者趙瓊、實習生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