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沈香産業的重要産區,海南在全球沈香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傳統沈香因資源、標准、功效等研究的技術瓶頸,制約了産業發展。
記者近日調研采訪中了解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簡稱“藥植所海南分所”)、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簡稱“海南省林科院”)等機構,依托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台,以原創技術突破和沈香全鏈條創新爲抓手,成功破解了系列沈香産業瓶頸,爲海南乃至中國的沈香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图为通体沉香片。沈汝青 摄
技術突破:通體結香破解沈香産業瓶頸
海南省澄邁縣,因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沈香資源,享有“中國沈香之鄉”的美譽。澄邁沈香種植面積達3萬畝,居全省前列。
20年前,傳統結香技術只能在樹體局部形成結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曆經10余年攻關,藥植所海南分所科研團隊解析了“傷害誘導白木香防禦反應形成沈香”的誘導機制,在國內外首次真正破解了沈香形成的奧秘,揭開了結香的神秘面紗;在此基礎上,發明針對普通白木香國際領先的“通體結香技術”。
業界人士稱,“通體結香技術”實現了白木香整株結香,顯著提高結香率和品質,縮短結香周期,突破了大規模白木香人工種植難以穩定産香的瓶頸。
迄今,這一技術已在中國5省及東盟、南亞等11個國家推廣應用,累計結香超過65萬株,成爲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普通白木香現代沈香結香技術;並從原理和技術思路上帶動了傳統結香技術如火烙法、開香門及奇楠種質冷鑽法的改進和提高。
標准與質量:構建沈香全鏈條質量體系
依托国家中醫藥管理局沉香重点研究室和海南省沉香降香等芳香南药工程研究中心,药植所海南分所建成全球首个符合CMA要求的沉香鉴定中心,引领了沉香真伪优劣的鉴定工作;主导制定了多项沉香种植、栽培和质量评价的地方标准,建立了覆盖种质鉴别、活性成分检测、质量分级与可追溯体系的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沉香产品实现标准化与品牌化,也为遏制市場上假冒伪劣沉香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2年,“海南沈香(香料)”“海南沈香(藥用)”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海南省林科院通過開發管理系統實現全流程溯源,建立全鏈條標准化體系,引入第三方檢測並動態監管,著力構建品牌保護體系。目前,海南已有7家企業的26款沈香産品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2024年銷售額超5億元。
2024年10月,海南省沈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彙集25名專家,致力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標准體系,開展標准宣貫等工作,提升“海南沈香”國際影響力。
種質與品種:沈香良種選育推廣與奇楠發展
依托國家南藥基因資源庫和國家中藥材産業技術體系,藥植所海南分所創新液氮超低溫保存方式和活體資源遷地方式,系統保存了全世界最多的沈香種質資源超3000份。
在興隆南藥園,藥植所海南分所建設保存全球沈香種質的資源圃——“沈香山”,以此爲基礎開展沈香優良品種的選育,成功培育出棋香系列和中科1號等4個白木香良種。這些良種已在海南、廣東、廣西等地累計推廣上萬畝,爲沈香産業規模化、優質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海南,澄邁文儒鎮1.2萬畝、加樂鎮8600多畝的沈香種植基地,已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及“兩免兩保”政策,形成全産業鏈,帶動3000余戶種植,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
沈香已成爲海南重點發展的“第四棵樹”。海南通過技術推廣和標准化體系建設,實現沈香種植規模化、規範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和産業鏈延伸。
産業賦能:科研成果轉化爲發展動能
針對沈香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藥植所海南分所“沈香等特色南藥産業化技術創新團隊”2006年組建,2013年獲批爲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首批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成爲海南省首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同時,依托“瀕危藥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南藥基因資源庫”等國家級平台,藥植所海南分所建成了沈香産業全鏈條創新研發體系,並與東南亞國家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國際化應用。
依托自貿港政策,海南加速建設國際沈香貿易中心。按規劃,海南將構建“兩基地、兩中心、一模式”布局,2025年全省沈香種植面積達15.5萬畝,年産量達400噸,産值超20億元;到2030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8萬畝,年産量達600噸,産值超50億元,建成世界級品牌。
从种质到标准,从乡村振兴到国际布局。海南沉香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书写海南“第四棵树”传奇,从千年贡品变为富民兴邦的现代产业,飘香世界。 (沈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