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人類貓條”之稱的魔芋爽、素毛肚正在成爲休閑食品領域的現象級品類,也成爲鹽津鋪子、衛龍美味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魔芋下遊需求的爆發性增長,正持續向上遊原料供應端傳導壓力。北京商報記者從魔芋制品代工廠相關人員處了解到,近年來魔芋精粉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工廠利潤越來越薄。同樣,鹽津鋪子和衛龍美味在半年報中均有提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兩家企業的毛利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業內人士認爲,對于鹽津鋪子和衛龍美味等休閑零食品牌而言,當務之急是如何從産業鏈上遊來穩定供應,降低成本。

魔芋制品推動業績
衛龍美味靠調味面制品,即俗稱的辣條起家,而鹽津鋪子最初主要銷售特色涼果蜜餞産品,如今,這兩家企業都開始靠魔芋制品“賺錢養家”。
2024年,魔芋爽帶動衛龍美味蔬菜制品營收同比增長59.1%,達到33.7億元,占營收53.8%,首次超過以辣條爲主的調味面制品,成爲公司營收貢獻的主力。同一年,鹽津鋪子的休閑魔芋制品實現營收8.38億元,同比增長76.09%,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占營收比重達到15.81%。
到了2025年上半年,以魔芋爽爲主的蔬菜制品繼續占據衛龍美味營收貢獻主力的地位,衛龍美味的蔬菜制品營收同比增長44.3%至21.09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60.5%;鹽津鋪子的休閑魔芋制品營收達7.9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5.1%,占營收比重提升至26.9%。
鹽津鋪子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魔芋類零食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公開數據,鹽津鋪子的新中式魔芋零食品牌“大魔王”2024年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含稅);2025年3月,大單品“麻醬素毛肚”在上市17個月後實現月銷售額破億,打破了休閑食品單品破億最快紀錄。
衛龍美味則在財報中坦言,集團圍繞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戰略性投資市場潛力更大的品類。而這個“潛力更大的品類”正是以魔芋爽爲主的蔬菜制品。拉長時間線來看,2023—2024年,蔬菜制品的毛利率分別爲51.3%、49.5%,均高于同期辣條等其他産品的毛利率。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魔芋爽走紅背後是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的健康屬性,魔芋作爲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的食材,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衛龍美味對蔬菜制品的傾斜,特別是對魔芋爽産品的重視,可以被視爲企業“去辣條化”的一部分。
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魔芋本是西南地區的家常食材,近年來以其爲原料制成的魔芋爽,正在成爲休閑食品行業中增長迅速的現象級品類。
從衛龍美味在2014年7月推出首款魔芋零食——魔芋爽,到2020年衛龍美味牽頭制定首個《魔芋即食食品》團體標准,魔芋爽已經由辣味食品中的一個單品升級爲一個獨立的産品品類,也吸引了更多品牌入局。
2023年10月,衛龍美味繼魔芋爽後再次推出新品——“小魔女”魔芋素毛肚;同月,鹽津鋪子推出了魔芋素毛肚品牌“大魔王”。此外,據北京商報記者粗略統計,三只松鼠、佳龍、勁仔、口水娃、百草味、周黑鴨、來伊份等30多個品牌都已在持續推出同類産品,搶占該細分賽道。
隨著諸多企業加碼布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魔芋産品也呈現多元化態勢。從風味上,除了傳統的麻辣、香辣口味,企業將其與大衆餐食口味結合,推出酸辣火鍋口味、香菜麻醬口味以及三養火雞面醬口味的新品,更有企業將魔芋與佐餐風味型品類結合,推出鮮筍魔芋、貢菜魔芋,且在魔芋爽、素毛肚、魔芋絲之外,魔芋形態也在創新,同樣以魔芋爲原料的魔芋幹、素蝦仁面世。
與魔芋深加工産品同步增長的是整個魔芋行業的市場規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魔芋産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有望維持在11.8%左右,到2030年,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至450億元。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魔芋行業存在長期增長潛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以及公司進入魔芋市場,讓整個行業的規模效益以及粉絲效應得到進一步的釋放,這個紅利短期內不會散去。不過,目前已布局魔芋制品的企業在研發能力、研發團隊建設以及科技含量方面還有所欠缺,魔芋市場還存在很大的擴容空間。
不可忽視的成本壓力
下遊需求的爆發性增長,直接導致上遊供不應求從而出現價格上漲。魔芋産業鏈上遊企業一致魔芋曾公開表示,“公司感受到市場對魔芋原料及深加工産品需求持續增長,受供求關系變化影響,2024年6月起,魔芋價格大幅上揚,已接近2018年高位”。
農業产业互联网平台一亩田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魔芋的市場需求大幅上涨,2023年平均收购价在2元/斤左右,而2024年受云南等主产区冻害减产以及出口量激增等影响,价格飙涨一倍,达到4元/斤左右。
據一位魔芋制品代工廠的廠商透露,“我們的魔芋原材料主要來自四川、雲南和陝西,過去幾個月魔芋精粉的價格一直在漲,産品的利潤也越來越薄”。魔芋全産業鏈生態企業四川東方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以前魔芋精粉的價格大概在4萬多元每噸,今年已經漲到9萬多元每噸了,鮮魔芋的價格從以前3000多元一噸漲到了今年的六七千元一噸”。
上遊原料漲價的壓力沿産業鏈向下傳導,直接推高了生産成本,進而擠壓了開發魔芋制品企業的毛利率。財報顯示,鹽津鋪子的主要原材料魔芋精粉采購均價較上年同期變動超過30%。受此影響,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32.53%降至29.66%,下降2.87個百分點,其中,包含休閑魔芋制品的辣鹵零食産品毛利率下降1.41%至30.32%。同樣受成本變動影響,衛龍美味的毛利率由上年度同期的49.8%下降2.6%至47.2%。
關于成本管控,鹽津鋪子方面回複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盡管魔芋原材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震蕩,公司依托控股股東的上遊布局,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據了解,鹽津鋪子已經對上遊産業鏈進行布局,在雲南曲靖建立魔芋精粉加工基地。此外,對于成本管控問題,衛龍美味則重點發力效能提升,今年公司將第七代魔芋生産線的效率提升至80%,産能效率較第六代提升近兩倍。
江瀚认为,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价格,这是市場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或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溢价来提升盈利能力,抵消部分成本上涨的影响。当然,最关键也最根本的是向上游延伸产业链,企业通过自建或合作种植基地等方式保障原料供应,来稳定成本。(作者:郭秀娟 王悦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