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研學旅行需求旺盛
(日期:2025/7/29 3:25:20)
浏覽人數:91 |
|
![]() |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旅遊市場中最活跃的细分领域之一,是拉动文旅消费不可忽视的力量。
进入暑期,从各地知名高校、博物馆,到各类文化遗产、自然秘境,随处可见研学旅行团的身影。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旅遊市場中最活跃的细分领域之一,是拉动文旅消费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市場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研学游变“到此一游”、课程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广受诟病。打造高品质研学旅行,让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这既需要市場竞争优胜劣汰,也需要“有形的手”加强规范引导。 産品豐富 在青海普氏原羚科普教育基地,新東方文旅集團旗下講師黃丹正帶領孩子們開啓8天的研學旅程。“青海湖流域是瀕危動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棲息地,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能更深地體會到什麽是生物多樣性,什麽是保護生態的意義。”黃丹說,當書本上的描寫出現在現實世界,孩子的知識獲得感成倍增長。 假期给孩子安排一趟旅行,一方面是对紧张学习的褒奖,对疲惫身心的放松;另一方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希望孩子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相较于普通的旅遊,研学旅行标榜的研学元素,让家长更愿意买单。 每年暑期是研学旅行的高峰。途牛旅遊网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历史遗迹、非遗技艺、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主题的研学产品尤为火爆。除了国内研学团,出境游学产品也受到欢迎。6人游旅行网数据显示,7月份出境游学部分热门团提前1个月到2个月满员,为此已增开8月份的多个团期;形式上不再局限于语言学习和校园参访等,拓展到户外运动、自然探索、科学启蒙、机器人编程等多元主题。 中国旅遊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表示,研学旅行需求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两年除了传统文化、劳动实践外的研学产品,科技主题的产品热度很高。“比如,合肥并不是传统旅遊城市,现在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一些科技企业的参与,成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研学旅行让很多非传统的旅遊资源被盘活。”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陈琳琳表示,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在研学旅行中的参与度上升,亲子研学类产品市場空间巨大。 多方推動 在陳琳琳看來,研學旅行市場的火熱是市場需求、政策引導、行業發展多方共同推動的結果。 2016年,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后,研学旅行增速提高,并被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文旅、教育等部门相继发布研学旅行目的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名单,各地也将研学旅行作为繁荣市場供给的重要方向,发布研学主题线路及惠民措施。不久前,文化和旅遊部资源开发司还启动“品读中国 畅游一夏”研学旅遊主题宣传推广活动。 當前,各地研學基地數量顯著增長,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充分挖掘自身資源,開發特色課程,有組織地接待研學團隊。張楊介紹,很多企業也開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公衆開放研學活動。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從國家到地方,從科學到自然,從人文到社會,多層次架構、多內容維度的研學基地體系。 旅行社、教培機構、互聯網平台企業等相關主體紛紛涉足研學旅行市場,統計顯示,我國研學旅行從業機構已經超過3萬家,在産品供給上可以說是琳琅滿目:參團時間有長有短,目的地有國內有海外,研學主題更是多種多樣。 張楊表示,從2016年至今不到10年時間裏,研學旅行市場迅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並且在研學課程設計、研學資源挖掘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要看到行業的積極變化,同時也必須承認,研學旅行仍處在‘少年期’,需要用心解決相關問題。” 規範發展 张杨认为,很多研学旅行产品之所以和人们的期待有差距,是因为研学旅行本该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研学旅行是教育、文化、旅遊等跨界融合的行业,从业者既要遵循教育规律,熟悉教育心理,能合理设计课程,又要懂得旅行知识,可以在旅途中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保障。”张杨表示,理想中的研学是在旅行中对孩子展开“无痕”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种子”,这对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成长才能满足市場需求。 陳琳琳認爲,研學旅行市場很活躍,但進入者良莠不齊。今年5月份,3項研學旅行相關行業標准正式實施,進一步規範了行業發展。下一步,仍要聚焦重點問題,首先是行業資質管理,誰能做研學旅行,應該有更明確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其次是完善監管制度,明確各監管部門職責,加強對研學旅行機構産品和服務等的監管檢查;此外,應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如引入第三方不定期對研學機構、研學産品作出相對客觀的評價,爲消費者決策提供依據。 近期关于研学旅行价格虚高、质价不符的讨论多了起来。张杨认为,从成本视角看,研学旅行产品由于沟通流程更复杂、产品研发更专业,以及更高的人员配比要求、更复杂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需求等,实际执行成本确实偏高。“在当前研学热情高涨的情况下,研学旅行的发展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探索出一条高质量普惠式的发展道路,让绝大多数青少年游得起、研得好。相较大规模投资和大体量建设,充分盘活文教旅产业的存量空间与资源,有效叠加研学相关业态,深度研发产品,才能切实让普惠体验成为可能。”(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 |
经济日报 张 雪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