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聚集著1600多家勞保用品生産企業,年産勞保手套95億副
7月23日,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光祿鎮的河北勞工手套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以每天生産10萬余副帆布手套的速度趕制訂單。
在中國勞動保護用品生産領域,每10副帆布手套中,就有8副産自光祿鎮。這座不足2萬人口的北方小鎮,聚集著1600多家勞保用品生産企業,年産勞保手套95億副,有“中國勞保産業之鄉”之稱。

光祿鎮勞保産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最初以生産帆布手套爲主。邯鄲冀南新區勞保用品行業協會會長顧文濤介紹,當地毗鄰大型鋼廠、煤礦,勞保用品需求量大,看到商機的村民開始以“家庭作坊”模式自行生産,銷售給附近廠礦企業。
從用一根線、一塊布縫制帆布手套起家,光祿鎮勞保産業曆經規模小、品類單一的低谷和市場競爭的考驗,于21世紀初期初具規模。如今,經過40余年發展,其産品拓展至勞保服裝、安全帽、防護系列等多元品類,並實現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生産的全鏈條覆蓋。
2024年相關統計顯示,光祿鎮勞保行業企業工作服産量穩居中國市場的40%左右,帆布手套産量更是獨占鳌頭,占據中國約80%的市場份額。
西光祿村是光祿鎮勞保産業的發源地,亦是當地勞保産業核心區域。隨著産業發展,該村土地和人力逐漸無法滿足所需産能,村內企業紛紛在周邊縣市區設置“衛星工廠”。
顧文濤解釋說,以河北勞工手套有限公司爲例,該公司在西光祿村完成手套剪裁、加內襯、鎖邊、下料等工序,最耗時、需要人力最多的縫合工序則被分散到周邊的“衛星工廠”,有效解決農村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
“我們公司目前在周邊有50多個‘衛星工廠’,公司提供工具和原材料,工資按件計費,村民可以就近工作。”河北勞工手套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陳傑說。
據邯鄲冀南新區勞保用品行業協會統計,這一模式已爲冀南新區及周邊縣市區提供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勞保産業鏈和配套體系最完善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光祿鎮勞保用品生産企業積極研發應用環保材料,其産品制作工藝從最初的耐用型逐漸向環保科技領域邁進,成功實現從代加工向自主品牌創建的躍升,孕育出“勞工”“大洋工友”“遠洋”“健方”等30多個業內知名品牌。
“其實,光祿‘名片’早已名揚海外,之前我們只負責生産,銷售則由上海、義烏、杭州等地的經銷商出口海外。”顧文濤說,2024年,光祿鎮生産的帆布手套等勞保産品開始自主銷往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要在全球勞保市場立足,僅靠低價遠遠不夠,創新驅動是核心。”顧文濤說,如何融入低碳生産工藝、加快産業數字化升級和環保材料研發應用等,是光祿鎮勞保産業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拓展全球市場的關鍵。
眼下,光祿鎮正加快推進勞保産業園項目建設進度。該産業園建成後,租賃面積可達16萬平方米,預計能吸引40多家規模型勞保企業入駐。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集聚上下游企业,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协作、物流运输等环节的资源共享,并带动研发创新,提升区域劳保产业的整体市場竞争力。”光禄镇镇长张毅表示。(记者 牛琳 王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