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累計完成1565.3萬輛,同比增長11.4%,創曆史新高。
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累計完成1565.3萬輛,同比增長11.4%,創曆史新高。
上半年,除了新車市場銷量表現搶眼外,在多項利好政策刺激、核心技術持續突破等因素作用下,國內車市呈現出銷量提升、産業結構優化的鮮明特征。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銷量、汽車出口量均保持較強的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提升至44.3%。
換新助力車市增長
“今年以來,在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帶動下,內需市場明顯改善,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指標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談及今年車市表現時,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車市的高光表現,將對車市全年整體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一般而言,受政策切換以及市場戰略調整等因素影響,國內車市往往呈現“前低後高”的運行規律,其中“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是點燃年底翹尾行情的助燃劑。而今年1月份國內車市以超預期增長實現開門紅後,汽車銷量始終保持在高位運行。
中汽協認爲,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持續較快增長源于“淡季不淡”,究其原因是以舊換新政策對國內汽車消費的較大拉動作用。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累計申請量達412萬份。按照月度節奏測算,5月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123萬輛,較4月的109萬輛增長13%。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6月,乘用車銷量完成253.6萬輛,同比增長14.5%。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轎車、SUV和MPV三大類乘用車品種産銷均呈不同程度增長。具體來看,1—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27萬輛,同比增長25%,占乘用車銷量的68.5%,銷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6%。自主品牌轎車、SUV和MPV銷量占有率分別爲62.6%、72.5%和68%,較去年同期,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由此可見,自主品牌已成爲車市增長的重要引擎。記者注意到,在自主品牌陣營中,比亞迪、奇瑞、吉利等頭部車企憑借品牌轉型快,成爲銷量增速較快的車企。背後原因,則與品牌積極將“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技術置于品牌發展戰略核心,通過密集的新品投放搶占市場有關。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産品結構以更受消費市場認可的智能網聯汽車爲主,新車型計劃豐富的車企在市場表現通常較好。
新能源車勢頭不減
當前,由新能源主導的産業變革,正推動國內車市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693.7萬輛,同比增長超40%,新能源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在新能源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均有較快幅度增長。陳士華認爲,新能源車延續快速增長態勢,與報廢更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政策密切相關,持續拉動産業轉型升級。

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獲得消費市場普遍認可。吳博峰/攝
具體來看,在6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超70%;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約3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不足10%。其中,新造車品牌上半年呈現主流車企領跑勢頭,零跑、小鵬等車企憑借著技術差異化與精准市場定位,在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調查發現,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6月新造車品牌市場份額達19.5%,小鵬、零跑、小米等拉動新造車品牌份額同比增長0.2%;特斯拉份額5.5%,同比下降1.4%。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今年年底,實施多年的新能源車免購置稅政策將退出市場。從2026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將至少繳納50%車輛購置稅,消費者購車成本將上升。
許海東表示,下半年,“兩新”政策將繼續有序實施,新能源免購置稅優惠面臨退坡,疊加企業新品供給持續豐富,有望刺激新能源車消費進一步增長。
産業生態加速重構
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攀升的同時,車市也在經曆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僅有27.5%的4S店完成或超額完成銷量計劃,而超70%汽車經銷商未完成銷量目標。這表明大部分經銷商今年上半年銷量承壓,庫存積壓風險攀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受需求透支、部分地區惡劣天氣以及傳統消費淡季等因素影響,隨著下半年廠家批售量的持續加碼,經銷商在庫存方面的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劇。
一邊是車市增長,一邊是終端壓力,這表明汽車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沒有改善。陳士華表示,當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有所增加,行業競爭依然激烈,整體盈利水平持續承壓,行業穩定運行仍面臨挑戰。需要穩定政策預期,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行業自律,強化政策引導與監管,助力行業健康平穩運行。
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這被業內視爲汽車市場業態的重要轉折點。許海東表示,市場競爭焦點轉向技術比拼,車企紛紛加大核心技術領域研發投入力度,汽車市場將進入産品力競爭的新階段。
具體來看,在技術層面,新能源路線分化與智能化升級並行,純電領域聚焦續航與充電效率,多家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型續航普遍突破700公裏;在插混和增程市場中,傳統自主品牌憑借“可油可電”優勢搶占燃油車市場,多款量産車型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智能化方面,AI大模型深度融入汽車制造,頭部科技企業助力L3級自動駕駛落地,“軟件定義汽車”趨勢凸顯,車機流暢度與交互體驗成爲購車重要指標。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場,国内汽车产业已发展成熟并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战场。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唯有坚持自主创新和正向研发,才能掌握关键技术,预计下半年市場竞争将更加激烈且充满活力。(记者 吴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