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榮耀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舉行的第二場手機新品發布會。
上一次是7月2日晚間MagicV5的發布,這一次則是15日晚間X70的登台。節奏之密集,行業內並不多見。
與月初不同的是,本次發布會並未由公司新任CEO李健主講,榮耀産品經理單人完成了總時長僅30分鍾的新品發布環節。這一點確實延續了X系列産品發布的一貫不由公司CEO主講的安排:9個月前的X60發布會是由公司中國區CMO主持,而當時榮耀一把手,還是外界熟知的“明哥”,趙明。
今年1月,榮耀一號位換人,趙明因身體原因辭去CEO職務,由曾任榮耀副董事長、董事等職的李健接任,如今李健上任已半年有余。
在這半年裏,榮耀舉辦了一系列産品及戰略發布會,新任一號位李健也頻頻亮相于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等多個重要場合。
然而,熱鬧的發布會背後,榮耀的市場表現卻難言樂觀。市場份額已連續多季跌出行業前五,淪爲“其他”。
IDC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台,同比增長5.6%,時隔兩年觸底反彈。可榮耀的份額卻不增反降,同比下滑8.1%,在前五名中跌幅最大,僅以14.9%的份額與OPPO並列前五末位;時間進入2025年,榮耀又在第一、第二季度連續被排除在國內市場前五名之外,深陷份額有限的Others陣營。
與月初發布的旗艦折疊屏手機對比,新亮相的這款中端産品從各個角度看都略顯分量不足。不過,沖高也好,走量也罷,接手榮耀的李健和李健治下的榮耀本質上亟須的都還是一款能夠稱得上“破圈”的産品,去作爲一個支點,也是一次正名。

困局之下
“怎麽果裏果氣的?”
7月15日中午,北京某大型商圈的榮耀手機商店內,兩位中年男性顧客在榮耀400系列的櫃台前發出了這樣一句略帶調侃的疑問。
在與北京商報記者的交談中,其中一位確有換機需求的顧客詳細描述了他對榮耀400系列的初印象,他認爲這款手機相機模組的設計非常像iPhone,而旁邊Pro版本的三顆攝像頭排布,則多少有些形似去年及今年的華爲Pura。
至于15日晚發布的X70,其背後同心圓的相機模組,事實上也頗具華爲Mate系列近兩代的質感。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對于榮耀手機“缺乏獨立設計”的吐槽並不少見。
該店一名員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預算2000元左右的顧客群體內,榮耀400是目前店內最受歡迎的機型:“中端機預算的顧客大多會買(榮耀)400,預算多的就會去看Magic(系列)。”
在榮耀400系列手機的後側,擺放的則是李健治下榮耀推出的一款完全意義上的新品,榮耀Power。産品定位同樣是中端走量,但據店員講述,銷量並不如前一排的榮耀400。
從品宣來看,新品Power的賣點在于行業首次推出的8000mAh大電池,而數字系列叠代至今的400系列則相對均衡,7000+mAh的電池容量,配合當前價位段頗有競爭力的影像系統及內置AI。至于銷量上的差別,店員說其中一點原因是“400系列的款式更多,選擇更多”。
兩款價格區間差異不大的中端機型,是否能在該價格段的銷售內形成互補有待觀察。目前的狀況只是,新品未能做到“新人勝舊人”。
與榮耀門店相隔不遠的某友商門店,中午時段內零零散散有多組顧客進店,而榮耀這邊除了北京商報記者一行之外,大約20分鍾的時間內有且僅有前述兩位顧客短暫停留。這個狀況,與行業大盤的整體走勢似乎有些“形似”。
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是小米、華爲、OPPO、vivo和蘋果,除去第五名的蘋果外,其余四家國産品牌均錄得不同幅度增長。
而未能擠進前五名當中的榮耀,在Counterpoint的統計中,以13.7%的市占率位列第六,出貨量同比下滑12.8%。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愈發接近存量搏殺的“零和遊戲”過程中,榮耀目前的處境或將更加艱難。
支點難尋
華爲內部刊物曾有過一段關于李健的小故事,稱他在外派到尼日利亞擔任産品經理期間,曾獨自在40℃左右的天氣裏,拎著電腦和投影儀拜訪客戶,從早到晚,在3個月內簽下了價值3000多萬美元的合同、三年內將尼日利亞市場銷售額從0做到4億美元,並蟬聯全球銷冠。
這段經曆,讓李健被內部評價爲“悍將、戰神”。
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出身業務一線的李健接任榮耀“一號位”後,迅速展開了一系列舉措。據公開信息,正式出任榮耀CEO後,他在人事層面針對中國區38個關鍵崗位推進重新部署與競聘上崗,其中45%的崗位負責人發生變動,“90後”占比達24%,旨在爲組織注入新的戰鬥力。渠道方面,他著力整改此前存在的價格混亂、管理乏力及搭貨壓庫等問題,通過更嚴格的控貨措施穩定産品價格,重塑渠道信任。
産品策略上,榮耀推出了更具性價比的機型,例如榮耀400起售價2499元,疊加國補後到手價僅2124.15元,較同類競品展現出明顯價格優勢。
這些努力已初見成效:榮耀400系列首銷日銷量同比榮耀300系列增長195%、同比榮耀200系列增長138%,不僅打破榮耀近三年手機首銷日銷量紀錄,還在2500元至4000元價格區間內,斬獲“6•18”期間乃至2025年開年以來的新品首銷冠軍。
不過,從前述市場份額數據來看,僅靠榮耀400系列的成功還遠遠不夠。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一款産品在一個時段內的成功難以持續帶動品牌的整體發展。李健需要找到某個絕對意義上的爆款作爲支點,才能讓榮耀重返頭部陣營。
除了榮耀400系列,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折疊屏MagicV5,雖有“全球最輕薄的折疊屏手機”“最強AI智能體手機”等光環加身,且市場反響也不錯,但折疊屏整體份額有限,難以成爲拯救榮耀市場頹勢的救命稻草。
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89億台,而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爲1000萬台。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占中國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比例僅約爲3.5%,明顯體現出折疊屏在整體手機市場中所占份額較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健亟須一個爆款,一個能在主流手機市場中,憑借龐大的出貨量提升品牌份額與影響力的爆款。這並非僅是某一款産品的成敗,更是榮耀能否在激烈競爭中喘口氣的關鍵。
再給李健一些時間
除了産品層面市占率的恢複,李健手中另一項主線任務,毫無疑問就是帶領榮耀完成上市。
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爲“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具備A股IPO主體資格。此次股改是其獨立發展的關鍵一步,股東結構已擴展至20余家,包括深圳國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金資本等國資及産業鏈資本,形成“國資+産業+資本”的多元化架構。
2025年6月26日,榮耀向深圳證監局提交IPO輔導備案,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公司Pre-IPO輪估值約2000億元,但較2020年剝離時的2600億元已經有所下滑。
某頭部券商分析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榮耀估值的參考系有限,小米是爲數不多的選擇。兩家都是手機龍頭,但在市值層面,小米有智家、新能源汽車,而且發展勢頭都不錯,從成長空間和抗風險能力來說,榮耀的估值PE應該不會大于小米。
參考小米目前25倍左右的PE,榮耀對應的市值區間大約爲1800億到2250億元。
從長遠來看,榮耀在今年3月發布了“阿爾法戰略”,宣布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轉型爲AI終端生態公司,計劃未來五年投入100億美元構建覆蓋全場景的AI生態體系,並在內部新增了AI新産業部門,將AI相關研發工作設定爲一級研發部門,目前公司AI和軟件部門員工已達2600人。
5月,李健還透露榮耀已進軍機器人賽道,成立新産業孵化部,下設多個實驗室,且研發的運動控制算法幫助機器人跑步速度突破4m/s,打破行業紀錄。
長期戰略布局,顯示出李健治下榮耀對未來有著足額的野心,但當下,榮耀首先要跨過眼前的生存關。只有先在當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中站穩腳跟,才能爲未來的戰略轉型提供堅實的基礎。
記者就相關業務問題多渠道聯系了榮耀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均未得到明確答複。
当然,这个答案最终必然会由市場给出,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记者 陶凤 王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