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産品場景化、品牌IP化、服務生態化,打造‘國藥+國潮’雙引擎
依托科技創新,以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仁堂”)爲代表的老字號藥企加速入局國潮消費新賽道,推出了國潮茶飲、中藥咖啡等一系列廣受消費者追捧的新産品。
业界认为,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浪潮下,被誉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醫藥行业正经历一场“数智化蝶变”,未来市場将呈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

科技创新:赋能中醫藥焕发新生
“科技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中醫藥焕发新生。”近日,达仁堂总经理助理潘勤对《經濟參考報》记者表示,人工智能(AI)辅助辨药、智能煎煮等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中药的加工和生产方式。
在潘勤看來,科技創新爲解決行業傳統難題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過AI技術,可以將老藥工“少許”“文火”等在特定場景下的模糊經驗,按照《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要求轉化爲精准數據,“中藥炮制中的溫度控制,傳統方法往往依賴手感和經驗,如今則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並記錄下最優參數,既保留了工藝精髓,又避免了人爲誤差。”
潘勤告訴記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智能教學系統,學員可以沈浸式學習中藥炮制工藝,從而實現精准培訓;通過區塊鏈技術,遠在山區的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可以從種植、采收、加工到流通的每個環節都形成可信數據鏈,讓中藥材實現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找到规模化生产的路径,成为中醫藥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答题。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醫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作爲現代中藥引領者,達仁堂此前就建立了中藥滴丸的智能制造生産線。”潘勤說,“數智化手段爲傳統工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讓‘道地藥材’在規模化生産中依然保持地道。”
专家指出,中醫藥现代化应传承与创新并重,科技赋能中醫藥的背后依然是“以人为本”。即便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其背后仍需经验丰富的中药工艺与技术人员来完成大量的复核、转化和验证等工作。
加快轉型:擁抱藥品零售新業態
站在中藥櫃前抓藥的老師傅或許難以想象,曾經“聞著藥味找藥店”的場景,已演變爲手機下單直送到家的新業態。
當前,傳統藥房正從藥品銷售逐步向“全面健康服務中心”的角色轉變。與此同時,京東、美團等電商平台全面切入賣藥業務,且産品線已覆蓋從非處方藥(OTC)到處方藥、中藥飲片的全品類。
米內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網上藥店終端中成藥的銷售規模漲至241.58億元,增長率爲19.82%。
业内人士称,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国内中醫藥企业需加快转型步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药生产的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同时,通过品牌价值重塑、数字化产品创新与全域服务链路升级,让企业在新零售业态下焕发新活力。
達仁堂首席信息官葉輝表示,達仁堂正在加速普及O2O模式,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可實現30分鍾送藥服務,尤其是速效救心丸等急救類藥品。
“目前,醫藥零售行业的转型呈现出了新变化。”叶辉表示,通过深挖中醫藥文化价值内核,达仁堂创新运用新媒体营销、跨界联名等传播方式,让中醫藥文化以更鲜活的面貌触达消费者。
专家表示,未来药品零售业态会以消费者为中心形成全渠道融合,中醫藥企业需积极探索“药品+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开展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与保险、体检机构的合作,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
跨界融合:搶占國潮消費新賽道
近年來,“國潮風”勁吹,成爲我國消費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4月9日,由达仁堂联合开心麻花共同打造的国内首部醫藥主题舞台剧《夏洛特揪心》,就是一次对中醫藥文化的创新表达,它将“速效救心丸”六大急救场景搬上喜剧舞台,用幽默演绎了硬核医疗知识。
不仅如此,随着养生经济成为新热点,新中式养生品牌也开始崛起。面对庞大的大健康消费市場蓝海,国内中醫藥企业纷纷布局。
達仁堂總經理助理林躍群介紹說,目前達仁堂研發了藥食同源的草本茶飲、中藥咖啡、解壓零食等産品,以“炫酷的包裝、科學的配比、美好的口感、健康的生活狀態”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此外,達仁堂還推出了“七個葫蘆套裝”等文創産品。
据记者了解,作为百年老字号,达仁堂本身具备良好的品牌与产品基础,近年来,更是立足传统中醫藥宝库,深入挖掘经典名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析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创新研发符合市場需求的药食同源新产品;同时,利用药品的标准体系,持续提升健康养生产品的品质。
“达仁堂将百年技艺与现代消费趋势结合,通过产品场景化、品牌IP化、服务生态化‘三大抓手’,打造‘国药+国潮’双引擎,抢占健康消费新赛道。”林跃群称。(记者 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