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現年産童車、玩具1.2億輛(件),占國內市場的50%、國際市場的40%
河北省平鄉縣河古廟鎮曾是一個鹽堿遍布的貧困小鎮,而今這裏已成爲全球童車生産基地。以河古廟鎮爲中心的平鄉縣擁有童車、自行車和電動玩具企業4800余家,年産童車、玩具1.2億輛(件),年産值超300億元,占國內市場的50%、國際市場的40%,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河北省平乡县河古庙镇一家童车生产企业展厅内拍摄的童车产品。
种了几千年庄稼的盐碱地,始终养活不了这片水土上的子民。但从“种”童车开始,这个小镇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街头地摊到行业展會,从露天集市到产业园区,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童车的研发生产中心。
今天,驅車行駛在河古廟鎮,只見童車工廠星羅棋布。一輛輛滿載童車的貨車,來來往往,穿梭在寬闊的道路上。很難想象,這麽欣欣向榮的小鎮,40多年前卻是一片鹽堿荒涼之地。
“河古廟,堿土皮兒。兔子不拉屎,睡覺摘扇門兒。”這是河古廟鎮上個世紀70年代的真實寫照。當時,年輕人結婚流行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三大件”。由于買不到自行車,當地一個著急結婚的小夥兒就購買廢棄零件,花了幾個月時間,自己組裝出了一輛自行車。
自己能造自行車!這個消息在貧困的河古廟鎮炸開了鍋。頭腦靈活的一些人開始照貓畫虎,買來零件組裝自行車售賣,看到商機的另一些人,則開始專門生産零件賣給組裝廠,河古廟鎮的自行車産業雛形由此顯現。
但和實力雄厚的鳳凰、永久、飛鴿等大品牌比,河古廟鎮自行車的品牌競爭力還太弱,只賣零配件,利潤又太小。熟悉零配件業務的河古廟鎮人在挖到“第一桶金”後,開始把眼光投向童車。
他們敏銳地發現,錢包剛剛鼓起來的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娛樂日漸重視。適合孩子的童車,是一片含金量很高的“藍海”。從2000年開始,河古廟鎮逐漸將重心從自行車轉移到童車生産制造上,率先搶占童車市場,這也讓小鎮迎來了發展的高光時刻。
在河北恒馳自行車零件集團有限公司的創研·展示中心,總經理董宏志正在介紹一輛銀白色的暢銷童車:“這輛車采用了鋁合金新材料、拉絲新工藝。它的特點是輕,重量僅4.6公斤。”
現在,這家企業生産的童車、自行車及零配件等,是歐美、日本市場上的“香饽饽”。創業初期,這家企業還只是一個生産自行車鞍座的家庭作坊。

图为河北恒驰自行车零件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忙碌。
“這主要得益于創新和檢測。”董宏志說,企業每年推出60多款新品,累計獲得專利260多項。“研發能力讓我們能根據不同國家的客戶需求,實現産品設計差異化、定制化。完備的檢測能力,讓我們的産品符合相關國家産品標准,能迅速打入國際市場。”
在另一家名叫河北紅思達車業的企業,經過長約百米的生産線,一輛輛兒童電動摩托車完成了從零件到整車,再到打包的全流程。“去年,銷售各類兒童電動玩具車20萬輛。今年預計增長20%至30%。”公司副總經理吳建軍說,公司每年都會推出多款新品,很多新品一上市就成了爆款。
和恒馳、紅思達一樣,河古廟鎮的許多童車企業,正集中力量打造以童車産業爲依托,集購物休閑、創意研發、産品設計等功能于一體的“童車”集群産業鏈。
經過40多年發展,今天的平鄉縣已形成以河古廟爲中心,輻射周邊200多個村莊,集童車、自行車零配件及整車生産、加工、銷售等于一體的專業集群,從業人數達12萬人。

10月26日,客商在第十八届中国·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现场选购商品。
近日,第十八屆中國·北方(平鄉)國際自行車、童車玩具博覽會在平鄉縣舉辦,吸引了1500多家參展企業和衆多國內外采購商。看款式、比性能、談價格、下訂單,外商們和翻譯在展位間來回穿梭忙碌。
從2014年舉辦博覽會以來,平鄉縣已經成功舉辦18屆。展覽面積從首屆的一個館1.6萬平方米,擴展到目前的三個館4.2萬平方米,國際標准展位由500個增加到3000個,參展企業從300家增加到1500多家。
河古廟鎮,曾經因鹽堿長不出莊稼,因貧困而吃不飽肚子。今天,在這片鹽堿地上“耕耘”出的童車産業,讓這個小鎮成爲當地有名的富裕小鎮。
童车,成为这个小镇最亮眼的“名片”。(记者 岳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