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供需失衡,衆多企業爲打破內卷局面,紛紛尋求海外拓展。
寶馬i3價格腰斬,凱迪拉克買一送一
車企價格戰消費者成最大贏家?
近日,寶馬和凱迪拉克紛紛推出重磅優惠。寶馬i3、i5純電車型降價顯著,其中i3車型的售價從35.39萬元降至不足17萬元。與此同時,凱迪拉克實施了“買一送一”的促銷策略,即購買XT5或XT6就可免費獲得一輛CT4,這一策略爲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購車選項。目前,在全球汽車産業由燃油時代向電動智能時代轉型之際,車企們競相在價格、技術、産品和營銷上發力。
在6月6日重慶召開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多位業界領袖和專家集中討論了電動汽車和智能化技術的新動向,以及企業如何通過戰略調整應對市場內卷和實現創新發展。
消費者購車更實惠
行業洗牌或將來臨
近日,針對網上熱議的“寶馬腰斬式大降價”話題,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廣州多家寶馬4S店推出優惠價格。其中,i3車型落地價在19萬-20萬元,深圳某店更是“五折”起售,需辦理5年貸款。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期間,i3裸車價低于官方指導價約18萬元。此外,寶馬i5原價43.99萬元,端午節優惠價降至31萬元,降價幅度高達13萬元。銷售劉經理表示,降價旨在提高銷量,這些優惠爲活動期間特定優惠,活動結束後價格可能調整。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哈爾濱一凱迪拉克經銷商推出“買一送一”活動,消費者購買XT5或XT6可獲贈最低配CT4。銷售人員解釋,原價44萬多元的XT6與十三四萬元的CT4相加,消費者以優惠價獲得兩款車。優惠還包括貸款30萬元返3萬元,總計優惠高達14萬元。上汽通用相關負責人稱,這是經銷商行爲。記者采訪廣州凱迪拉克銷售表示,優惠因店而異,購XT5或XT6分期購車可享10萬至14萬元不等的優惠。兩大品牌促銷力度大,爲消費者提供極具吸引力的購車選擇。
“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州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強調廣汽集團將堅持長期主義,面對市場競爭,集團將積極調整傳播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並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市場推廣。曾慶洪直言,企業盈利須兼顧國家和社會貢獻,呼籲同行重視長期發展。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祖似傑表示:“目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産業鏈關鍵技術仍需突破,市場應回歸有序競爭。”他強調這是一場持久戰,上汽集團將新汽車視爲科技生命體,專注于培養核心技能,凸顯技術生態系統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在新能源領域,上汽正加大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的研發力度,並重視與生態夥伴的緊密合作,以實現全面創新,滿足用戶需求。
車企未來如何突圍?
大咖建議創新及出海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高達63.50%,同比激增8.4個百分點,創曆史新紀錄。這一增長導致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縮減至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品牌市場份額雖仍保持在10%以上,但美系、韓系、法系等品牌的市場份額均跌至個位數。品牌表現方面,一汽-大衆連續三個月銷量下滑,4月零售銷量同比下滑15.6%;豐田中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同比下降了27%。這一趨勢凸顯了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強勁增長勢頭。
随着国内科技实力的增强和市場结构的转型,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中國品牌竞争力提升和新能源汽车市場崛起导致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場份额缩减。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认为,本土品牌品质一旦满足消费者期望,性价比优势将显现,迫使外资品牌提升性价比。梅松林强调,外资品牌需转变策略,从单纯品质竞争转向注重性价比的本土化竞争,以适应中国市場的新阶段。
6月1日,在2024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小米董事長雷軍呼籲車企“大家不要在小問題上卷了,沒有價值”,而應推動産品細節共享,促進汽車易用性提升及産業發展。華爲常務董事余承東則強調:“要卷價值而不是卷價格!卷智能化、自動化,卷安全、高質量,卷卓越的、舒享的用戶體驗”。蔚來董事長李斌指出:“該卷卷,該合作合作,中國汽車産業最後不可能只是一家企業成功”。360董事長周鴻祎調侃稱新能源行業已從“百公裏油耗”變爲“耗”老板,強調企業家個人IP的重要性。他認爲,在信息時代,企業家品牌形象成爲企業競爭力關鍵。蹭流量並非壞事,與廣告公關行爲相似,他參加車展旨在增加粉絲。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供需失衡,衆多企業爲打破內卷局面,紛紛尋求海外拓展。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认为,内卷并非完全负面,但同质化竞争无法带来真正的创新。他建议车企应致力于用户体验的创新,以打破行业局限。深圳市航盛電子董事长杨洪亦强调,出海是行业突破内卷的关键,全产业链需共同出海,构建成本及供应链优势。在激烈竞争中,只有坚持长期战略的企业才能胜出,而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的企业将被淘汰。
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指出,当前车企竞争激烈,竞争焦点从配置、速度、流量、老板等多个维度展开,预示着行业淘汰赛加速。然而,他认为汽车产业的变革并非短期内能简单结束,需要清醒认识下半场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车企在下半场需要具备体系能力、持续能力、应变能力和差异化的核心能力。虽然新能源汽车和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有显著提升,但竞争仍充满不确定性,各自有巨大发展空间。王侠强调,虽然价格战是市場竞争的常规手段,但技术战和价值战才是下半场的主战场,需要持续突破续航、快充、电池安全等关键技术,以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