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車、能、路、雲”協同支撐
在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轉型的重要機遇期,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活躍,國際競爭優勢明顯,跨界融合逐步深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領先優勢。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圍繞這一主題,從政策體系、競爭格局、市場趨勢、創新路徑和跨越融合等方面,就如何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實現産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討論。

産業邁上新台階
“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發展不僅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潛力、制造業整體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展現了中國擔當。”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我國培育形成了較爲完備的産業體系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出口量再創新高,産業發展實現了新突破、邁上了新台階。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120萬輛,帶動我國新車出口數量躍居世界第一;全球動力電池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國企業占據6席。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認爲,我國爲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探索了一條成功之路,沈澱了較爲成熟的技術,提供了較完備的産業鏈基礎。“我們形成了大批優質零部件企業,包括280余家電驅企業、1000余家電池企業和350余家電控企業。”
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研發力度持續增強,新車投放數量也快速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變革持續深入。
“新能源汽車是一條荊棘之路,行業走到今天有喜有憂。”王傳福喜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還很大,伴隨新能源汽車出口提速,會形成較大增幅;憂的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縱觀全球汽車強國之路,産業集中度提升是必然階段,企業要盡快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
在肯定新能源汽車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未來發展還面臨著困難和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表示,從國內看,車用芯片、基礎軟件等還要加強攻關,新能源汽車低溫適應性、安全性、充電便利性等還需要持續提升。從國際上看,還需要共同構建暢通穩定的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進一步維護公正透明的經貿規則。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任重道遠,但前景光明、空間廣闊。”鄭柵潔期望廣大行業企業秉持敢爲人先的創新意識、锲而不舍的奮鬥精神,大力推動提質、降本、擴量,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有效應對與化解各類顯性和潛在風險挑戰,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
加速駛入智能化
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闊步向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産業成果快速普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未來,鞏固和加強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産業生態和市場運營的創新引領作用將成爲關鍵。
“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是要研發高效、安全的新型車用動力電池體系。”萬鋼建議,加強全固態動力電池和新體系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市場推廣,加快形成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再生利用循環體系。
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加快,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在重構。“我們要加快智能網聯化操作系統研發,打牢智能汽車車控系統根基。”萬鋼說。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認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代表的是更先進的新質生産力。“電動汽車蘊藏著無限多樣的需求場景等待我們去發掘。”安聰慧說。
這種需求變化,改變了車企發展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的競爭力體現在對整個産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王傳福表示,電動化上半場已經駛入快車道,智能化的下半場正在換擋提速,未來智電融合是發展方向。
在華爲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看來,汽車走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底層邏輯,是科技、消費與制造屬性的升級。憑借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30多年的積累,華爲能夠幫助汽車産業構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包括智能駕駛ADS、鴻蒙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要搶抓人工智能機遇,全力攻克全自動駕駛技術。加快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管理、回收全生命周期大範圍應用,實現全行業提質、降本、增效。
協同創新待深化
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具有全鏈路、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特點,只有不斷加強橫向協同,才能爲用戶提供更好體驗。
“希望多行業協同發力,跨界創新,一起造好車、建好房,不斷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表示,在車房協同方面,努力解決停車充電難問題。今年將再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會同有關部門增加停車位、安裝充電樁。在車路協同方面,有力有序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更智慧的路支持更聰明的車,以更多應用新場景,合力創造新的投資和消費。
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車、能、路、雲”協同支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我国拥有智能网联优势,有网络基础设施、北斗通信和路侧基础设施。如何把这些智能网联的核心支撑有效整合起来,需要系统设计和推进,实现多要素协同。这是继电动化之后,我国能不能打赢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
“实现多要素协同,要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标准体系,要有一个市場化主体支撑,要构建一个既有监管、又有服务的綜合性智能网联平台。”张永伟说。
單忠德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推廣力度,不斷深化跨域融合創新。進一步提高産品質量安全標准,積極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雲控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城市級的示範應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面臨不少問題。“從國內市場看,有效需求不足,購買使用環境存在短板等。從外部環境看,地緣政治影響日趨複雜,持續拓展海外市場需付出更多努力。”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
“要聚焦全产业链、全过程,壮大新能源汽车市場。”盛秋平表示,将深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更多惠及消费者;全链条促进新能源汽车流通交易,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平台;培育释放智能网联汽车市場潜力,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健康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记者 吉亚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