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調查了100個直播間,其中有83個涉及“無糖、無蔗糖、不添加糖、不添加蔗糖”等相關産品。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調查了100個直播間,其中有83個涉及“無糖、無蔗糖、不添加糖、不添加蔗糖”等相關産品。主播在口播时,会着重强调产品适用人群为“控糖人士”“孕妈妈”“老人”“小孩”等。而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名不副实占比接近二分之一,甚至某些宣称无糖的产品实际含糖量非常高。(3月19日央视新闻)
近年來,直播帶貨成了電商的新風口,除了電商平台,其他一些網絡平台也走上了直播帶貨的道路。但直播帶貨亂象不少,比如直播刷量、主播售賣假冒僞劣産品、進行虛假宣傳的忽悠式直播帶貨等等。
如此次上海市消保委調查,“健康食品”直播間近半産品名不副實,有的“健康食品”甚至就是“三無食品”等問題食品。這樣的“健康食品”誤導了消費者,還可能給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威脅,比如“三無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宣稱不含糖卻含糖量高的“健康食品”,可能讓本想減少糖分攝入的消費者大量攝入糖分,從而可能對身體帶來潛在威脅。
其實不僅是直播間,在線下類似問題也有不少。隨著消費升級,人們更爲關注健康,商家投其所好,高舉起安全健康的旗號,比如“零糖零卡”飲料、具有神奇功效的各種生活日用品等,隨處可見。但其中涉嫌虛假宣傳的不少。如此前“元氣森林”宣傳稱“0蔗糖”,配料表上卻赫然列著各種“代糖”……
消費升級,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得到提升,但健康知識卻仍相對匮乏,相關的監管也顯得有些滯後。一些市場上推出的“健康食品”雖然在迎合消費升級,但也是一種“僞升級”,不過是在營造“消費謊言”或“消費騙局”,這些涉嫌虛假宣傳的“健康食品”也沒能真正隨之升級。尤其在直播間,直播帶貨亂象較爲嚴重,給各類名不副實、貨不對板的“健康食品”以空子可鑽。
對此,一方面需要平台履行好管理責任,加強自淨能力,更不能對違法違規銷售行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庇護違法違規銷售的商家或主播。要知道,用戶的利益與平台的利益實際上是平行的、契合的,整治直播帶貨亂象,不僅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有利于平台的長遠發展、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要督促網絡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責任,加大對直播帶貨亂象的打擊力度。2021年,七部門聯合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範了平台和主播的主體責任。要能將相關規定落到實處,將相關責任壓實。
消費者也要提高防範意識,提高健康素養,防範被無良商家忽悠,交了“智商稅”。相關部門則要重視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提高消費者健康知識水平。
食品安全問題無小事,要能嚴守食藥安全底線,不能讓直播間成了食品安全監管盲區。亟須給直播帶貨行業戴上“緊箍”了。直播帶貨雖是新業態,但監管不能滯後,對直播帶貨亂象,亟待下大功夫整治,才能促進行業規範發展、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