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強勁引擎,那麽制度創新就是推動引擎的點火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時,特別指出“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不久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亮眼成績單,凸顯我國汽車制造業的充沛動能和強大優勢。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場作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場创新,大步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新型电池,到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座舱,再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我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壮大,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方向和消费潮流,这是正确产业政策与技术变革、消费升级相互叠加、綜合发力的结果。
回溯過往,電力技術和內燃機技術是第二次産業革命的標志性技術,由此催生了汽車産業這樣一個戰略性、支柱性産業。伴隨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汽車加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型勞動資料使得生産效率進一步提高,爲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了澎湃動力,助力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中勇往直前、占據主動。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融合5G、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新技術,打造自主可控、高效協同的産業體系,推動産業鏈、價值鏈持續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領域拓展,將爲我國汽車制造業強起來、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推動産業發展,才能最終轉化爲新質生産力。建設汽車強國光靠汽車銷量和規模遠遠不夠,盲目搞價格戰也絕非明智之舉。推動我國汽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實現技術自立自強,做強做大民族品牌,不斷占據國際産業鏈、價值鏈的有利位置。新能源汽車逐步顯現規模優勢和品質優勢,背後的一個重要動力是創新驅動。全面擁抱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必須讓先進的生産技術、制造方式、服務模式在産業鏈中深度應用、融合發力,引領新能源汽車技術變革和産業標准的發展方向,進而實現補鏈、延鏈、強鏈。
如果說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強勁引擎,那麽制度創新就是推動引擎的點火器。一个产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离不开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要一起转。从全国层面看,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制度环境日益优化,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汽车产业扩量提质“道路畅通”。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关部门也在不遗余力推动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各个环节深化改革,以制度护航、环境优化聚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还将“加速前进”。
汽車是一個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我國汽車制造業正迎來新的曆史機遇。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不斷提升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新能源汽車不僅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駛”得更快更穩,而且將爲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