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一直都極爲激烈,現實要求各家車企不僅要守住城池,也要攻城略地
新能源汽車降價潮來了,比亞迪帶頭,一衆友商跟進,有人焦慮,有人倒下,各懷心思。
01 价格战再度燃起
沒想到,春節後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第一個“掀桌子”的不是特斯拉,而是比亞迪。
2月19日,比亚迪官宣,旗下两款插混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起售价为7.89万元,相较于上一个版本冠军版车型,两个版本车型价格均降了2万元。其中,秦PLUS DM- i荣耀版售价区间为7.98万元至12.58万元,秦PLUS EV荣耀版售价区间为10.98万元至13.98万元。
在很早前的燃油车年代,那时候的比亚迪的大众车型售价也就几万元, 后来进入新能源时代,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售价高出燃油车不少,一直在网上被很多网友调侃。这次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这会让不少持上述观点的人找不到刺了。
比亚迪率先降价很快引发市場传导效应,紧接着,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跟进降价,行业开启降价混战模式。主攻普通大众车市場的五菱宣布, 五菱星光150km进阶版插混车交车降至9.98万元,较原价10.58万元降低6000元,和比亚迪驱逐舰05 120km版本价格一致。很快,长安启源A 05官宣7.89万元起,也喊出了“电比油低”口号,降价1.1万元。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也宣布多款主力车型降价,其中,哪吒X全系降价2.2万元。就连合资品牌北京现代也跟进了,还特意喊出了“油比电强”的口号,刷了一波存在感。
《新品略財經》年前撰文分析過,價格戰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大熱點,競爭的激烈程度必會遠超去年。那麽,參與這波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各路玩家目的爲何?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哪些關鍵看點?
02 各怀心思,各有目的
2024年春節後的這一波價格戰已經打響,各路玩家都拿出了自家的殺手锏。那麽,我們該如何看這波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呢?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各路玩家各有心思,各有目標,可以從行業環境、現實市場競爭等多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一直都極爲激烈,現實的市場競爭要求各家車企不僅要守住城池,也要攻城略地。

據天風證券研報數據,按照價格區間看,25萬至30萬區間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達到61%。其次是20萬至25萬區間,滲透率爲42%。再者是30萬以上區間的滲透率爲41%。然後是10萬至15萬區間的滲透率爲29%,最後是15萬至20萬區間的滲透率爲26%。可見,從滲透率來看,滲透率越高的區間,增量空間就越小,滲透率低的區間,未來的增量空間就高。
再從行業前三市場占比角度來看,25萬至30萬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汽車前三名的市場份額高達77%,但其中特斯拉占據約5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的10萬至15萬區間,前三名占74%,比亞迪以59%的市場份額占據主導地位,比亞迪在15萬至20萬的價格區間的前三名中依然保持優勢。
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哥,要實現今年的銷售目標需要穩住基本盤,比如在15萬至20萬價格區間,比亞迪正受到來自吉利等對手的競爭。然而,在10萬至15萬價格區間內,面對的是未來龐大的存量市場換新需求,比如網約車新需求。
重中之重的是,未來更值得深挖的是很有潛力的下沈市場,比亞迪深知該市場的重要性。比亞迪這次直接降價殺入10萬以下價格區間,比亞迪是想穩住基本盤。而對于吉利、五菱等競爭對手來說,既然比亞迪都帶頭降價了,自己也不得不跟進,甚至是不得已而爲之。
03 多个关键看点值得关注
在《新品略財經》看來,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面,可以用三個關鍵看點來概括,值得關注。
第一個關鍵看點:內卷加劇,強者更強,弱者危也,中間者艱難。毫無疑問,比亞迪帶頭降價,其他多家品牌紛紛跟進,勢必加劇行業內卷,特別是大衆市場消費端的市場競爭。比亞迪自然是有底氣,也有能力,其他玩家或將只是捧場,其降價大招未必會見效。
此外,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理想汽車正受到華爲問界的強勢爭奪,小鵬汽車也被問界搶走了不少訂單,定位高端的蔚來汽車發展也不容易。不過,更爲尴尬的是,已經充分預熱,但還沒有公布售價和未上市的小米汽車,這波價格戰對小米汽車不利。蔚來正在按計劃推出大衆消費汽車品牌,按照現在這個趨勢來看,前途難料。
第二個關鍵看點:淘汰加速,已有品牌按下暫停鍵,會有品牌出局,行業迎來關鍵洗牌年。競爭無情而殘酷,要麽領頭,要麽跟著打,要麽進一步萎縮,甚至是被市場無情淘汰。新能源汽車行業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出現了幾輪淘汰潮,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品牌已經倒下,活下來的所剩無幾。
被市場譽爲是“中國版保時捷”高合汽車,在新年開工季直接官宣停工停産半年,高合汽車是小衆品牌,售價高,銷量低,沒有融資輸血,遲早會到油盡燈枯的一天。加速淘汰的另一方面是個別品牌在去年銷售不佳,今年競爭壓力會更大,其中的代表是哪吒汽車。再比如,正在奮力追趕的小鵬汽車今年的壓力更大。
第三個關鍵看點:産能過剩,行業進入調整期。最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絕對第一位。造車新勢力崛起,比亞迪發力,特斯拉攪局,傳統燃油車品牌紛紛跟進,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大廠也入局造車,在行業規模增長、滲透力提高的同時,産能自然猛增。但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産能過剩,庫存高企,這也是各家車企降價不可忽視的因素。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就表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産能利用率僅爲13%,供遠大于求。汽車行業是一個規模化産業,行業頭部企業和品牌自然有底氣進行降價,面對産能過剩挑戰,降價成爲一個必然選擇。政策決策管理層早已關注行業産能過剩問題,這也是爲什麽小米汽車至今沒有如期取得獨立造車資質的原因所在。
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來了,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加劇市場競爭,也會促進行業發展,加速推動行業洗牌,但對消費者而言,也有了更多選擇。2024年注定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非凡的一年。(吳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