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柿餅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産業鏈産值65億元,力爭到2025年突破百億元
在我們的認知裏,一顆柿子值不了幾個錢。但如果經過標准化生産加工,再賦予它文化、品牌、全産業鏈以及數字平台、終端思維等新賽道、新內容的加持,那麽將會價值幾何?
富平柿餅給出了答案: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尖柿種植面積36萬畝,挂果面積18萬畝,集聚大大小小數百家柿餅加工企業,産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産業鏈産值65億元,力爭到2025年突破百億元大關……
富平柿餅從地頭走向全國甚至海外,有啥訣竅?小小“土特産”,如何成爲當地群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古法融合新藝,精加工贏得“金口碑”
富平縣是聞名全國的柿子優産區,栽培曆史悠久。這裏出産的尖柿個大、皮薄、肉多、味甜,被譽爲“制餅珍品”。每年霜降前後,富平柿子熟了,柿農采摘、削皮、晾曬柿餅,家家戶戶都十分忙碌。
地道的富平柿餅以富平尖柿爲原料,采用古法懸挂晾曬,經過削皮、架挂、捏心、出水、潮霜等20多道工序,一顆顆霜白無核、軟糯香甜的柿餅就做成了。千百年來,富平人遵循著自然時令,延用獨有的“吊柿餅”手藝,使富平柿餅贏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贊賞和良好口碑。
近日,在曹村鎮太白村,房前屋後一串串柿餅披滿銀霜,專屬富平柿餅的甜蜜味道撲面而來。
在太白村“萬柿有心”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全自動削皮機、智能分揀線、智能無菌烘房等現代化加工設備高速運轉,10多名工人忙著將新鮮出爐的柿餅分選、稱重、包裝……
“3秒鍾削完柿子皮,60個小時完成一批次烘幹脫水,7天就能挂霜。”合作社負責人王輝告訴記者,“以往做柿餅是露天晾曬,僅這一道工序前前後後就得40多天,品質參差不齊,很影響口碑。自從上線了現代化加工設備,不僅縮短了制作流程,也大大提升了品質。”
對農産品來說,提升品質才有競爭力。而富平柿餅之所在廣闊的市場裏占據一席之地,秘訣之一就是好品種、好品質。這幾年,富平縣圍繞打造“富平柿餅”區域公用品牌,出台了很多地方標准,從源頭優化品種,推廣標准化種植,確保尖柿品質更優質更安全;在加工環節上線新技術、新設備,層層改良升級,使傳統工藝更精進、更高效。
“去年賣了200多噸,每斤價格近30元,比往年銷量高了三成。”加工精細標准,銷量蹭蹭上漲,王輝走路都帶著風,“我們這裏做柿餅的企業不少,以前大多是單打獨鬥。這兩年,縣裏牽頭、龍頭企業帶動成立産業聯盟,把全縣大大小小的柿餅加工廠、合作社聚在一起,統一生産標准、加工工藝、營銷模式,銷路一下打開了。”
産地連通終端,“供應鏈”構建“大市場”
作爲時令美味,富平柿餅一年只做一次。然而,受季節、儲存、産品單一等因素影響,柿餅銷售周期短,要走向更大的市場,瓶頸同樣存在。
在富平縣,每年柿子産量28萬噸,加工柿餅7萬噸。同時,以柿餅加工爲原點,産業鏈不斷向上下遊延伸,湧現出一大批經營主體和新業態。如何向內整合資源,向外聯動全國柿類産業同向發力,以多樣化産品豐富終端市場,成爲提升品牌價值的關鍵。
走进到贤镇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農業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5000余亩的高标准柿子种植园规划整齐,4座现代化柿饼晾晒大棚一字排开,育种基地、物流冷库、标准化厂房一应俱全,满满的“现代范儿”。
最近一段時間,富平柿餅迎來銷售旺季。在園區生産車間裏,一個個軟糯香甜的柿餅經過工人分類包裝,或進入冷庫,或按訂單銷往不同市場。
“這批貨有10多噸,出庫後直接送往盒馬、京東等平台配送中心,再從配送中心直達消費者餐桌。”在物流倉庫,品控負責人孫磊正對出庫柿餅進行抽檢,“還沒上市,全國各地的訂單就來了,出庫量一天比一天大。”
作爲龍頭企業,大方天玺公司自2018年投産以來,年銷售富平柿餅萬余噸,去年産值更是創下1.5億元新高。
“利用富平柿餅這塊金字招牌,一頭連接全國柿類産業,一頭連接各類電商、新零售平台,打造自主供應鏈,形成全國柿類産業共用渠道、優勢互補的模式,逐步從賣産品,轉向標准、技術、品牌、文化的輸出。”在大方天玺公司董事長王方勝看來,柿子是果品中的小品類,産量産能有限,除了提升品牌“含金量”,只有在終端市場下功夫,富平柿餅才能站穩C位。
這幾年,大方天玺公司一直在探索健全生産體系、冷鏈物流體系,實現富平柿餅全年銷售;搭建“大數據+供應鏈”平台,將産地、企業、物流供應、終端用戶連成一條線;布局天貓、京東、盒馬、山姆會員店等全國線上線下80多個渠道,打通産地到終端的通道。
與此同時,富平縣通過尖柿節、全民代言行動、短視頻創作等形式大力推廣品牌,全縣100多家柿子專業合社、400多個家庭農場加快轉型,正聚焦品牌建設和供應鏈環環發力,以優質的産品和服務“玩轉”終端大市場。
場景疊加內容,新賣點激活“大平台”
時值冬日,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橋亭鄉平石村,漫山遍野紅紅火火的月柿挂滿枝頭,當地群衆采摘、曬柿,收獲滿滿。
最近几天,平石村桂林国农生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绍宣格外忙碌。5万亩月柿陆续采摘,还要做脆柿、跑销路,加上新上线的“冰柿”供不应求,车间里各条生产线连轴转……尽管忙得脚不沾地,徐绍宣心里却美滋滋的。
“去年開始做‘冰柿’,沒想到一下就火了,第一年銷量就破了8000噸。”說起“冰柿”,徐紹宣樂得合不攏嘴,“我們這裏柿子産量高,賣鮮果不值錢,以往按照傳統做成脆柿,每斤價格不超過3元。現在做成‘冰柿’,每斤售價達15元,依然還供不應求。”
去年,富平縣與樂平縣兩地聯手研發推出新品類“冰柿”,一上市就成了“爆款”。
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農産品品牌建設的靠山。這兩年,隨著“富平柿餅”區域公用品牌和供應鏈越做越大,富平縣立足全國柿類産業頻頻布局,先後與廣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柿子主産區攜手建成高標准生産基地,通過共享地方標准、先進技術、品牌營銷等模式,根據各地柿子特色,研發新品類、增加新賣點,不斷拉長産業鏈。
富平县農業农村局局长王耀武介绍:“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品牌,内容都是核心。农产品要走出品牌化路子,就不能局限于卖产品。我们要做的是跳出产地思维,利用自身品牌做内容、做场景、做服务,让消费者通过柿饼享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生活。消费者只要一提到柿饼,就能想到‘富平’二字,品牌就做活了。”
從賣産品到賣品牌,從品牌營銷到用戶營銷,從技術輸出到內容輸出……品牌價值的躍升不僅需要時間的沈澱,更需要創新的加持。如今,手握流量密碼,富平柿餅正加快構建新型産業集群,爲接下來實現全産業鏈産值百億元目標鋪好路、搭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