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圍繞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八大特色産業”,促進産業由“散小弱”到“集聚化”發展
隆冬時節,位于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畢節,田間地頭依舊生機勃勃。在百裏杜鵑管理區的山林下,黃澄澄的天麻碩大肥厚;在黔西市杜鵑街道的大棚裏,紅彤彤的草莓惹人喜愛……
田畴尽丰景,山村气象新。近年来,毕节市乘着东西部协作东风,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立足農業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培育市場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品牌,全力拓宽销售渠道,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动力。

新景象——
農業产业由“散小弱”到“集聚化”发展
走進威甯縣草海鎮的紅菜薹種植基地,只見務工群衆搶抓晴好天氣,戴著膠手套、斜挎小背簍,彎腰采摘紅菜薹,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威甯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得益于低緯度、高海拔、強日照、大溫差的獨特高山冷涼氣候,當地種出來的紅菜薹口感爽脆、清香回甘,受到消費者青睐。
冬日的暖陽映照著威甯紅菜薹,清風拂過高高的烏蒙山,納雍縣國有化作林場中,上萬只“滾山雞”在追逐飛奔、高聲鳴啼。
高山冷涼蔬菜産業、家禽産業發展如火如荼,是畢節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来,毕节市锚定建设“農業强市”目标,紧紧围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核桃、肉牛、家禽“八大特色产业”,促进農業产业由“散小弱”到“集聚化”发展。
圍繞“八大特色産業”,畢節市各縣(市、區)結合具體實際,劃分明確“一主兩輔”産業,即結合自身資源禀賦和發展條件,選擇一個主導産業、兩個輔助産業重點發展,加快提升特色産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水平。
黔西市建立以肉牛养殖为主、酒用高粱和食用菌种植为辅的“一主两辅”農業产业发展体系,引进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合作组建黄牛产业集团黔西SPV公司。
織金縣推行“1+3”複合種植模式,一片土地、四份收獲,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促進了南瓜、蜂糖李等特色産業的發展。
赫章縣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突出“生産+加工+科技”的發展內涵,在確保糧食安全生産的前提下,精准選擇以核桃爲主,天麻、蛋雞爲輔的“一主兩輔”産業。
点上突破,推动面上“开花”。数据显示,毕节食用菌、马铃薯、肉牛、家禽、核桃、仿野生天麻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毕节成为全国重要的夏秋喜凉蔬菜基地、南方马铃薯种薯基地、安格斯牛养殖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農業产业园1个、国家農業示范区2个、国家绿色先行区2个、粤黔现代農業产业园7个,特色产业风生水起,農業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新現象——
産品加工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位于七星關區亮岩鎮東南部的太極村,清澈的河水沿山繞行,在河岸平原上自然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天然“山水太極圖”。七星關區太極古茶開發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公司生産的茶葉多次獲獎。
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对茶叶质量的追求。公司董事长向奎介绍,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帮助下,广东省農業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开展了“太极茶”产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完成不同等级太极红茶品质特点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感官术语描述;制定太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地理标志品质标准;对筛选的核心古茶树种质进行采穗嫁接繁育,启动新品种选育程序,助力太极古茶健康发展。
切块、漂烫、烘干……时下,在织金县农耀農業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一个个黄澄澄的南瓜被现代化设备“吃进肚中”,变成一条条出口的南瓜干。
近年来,毕节把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作为農業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增值大文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農業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在威甯縣五裏崗的蘋果智能分選車間,只見機器高速運轉,20余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分工作業,忙而有序。
“分選線一天工作8小時,可以分揀10萬斤優質蘋果。”威甯縣烏蒙綠色産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鵬介紹。
“分選線還有‘黑科技’。”王鵬指著面前不斷閃動著蘋果圖片的顯示器說,“通過這台設備的每個蘋果都將被拍下36張照片,不僅360度無死角檢查外觀,還可以檢測蘋果大小、顔色、糖度,以及內部有沒有空心、黴心病等,准確率在97%以上。”
爲協同推進農産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引導支持農産品加工企業升級加工標准、拓展精深加工産品,除引進新科技、新方法外,畢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多次組織開展人力資源技能培訓,通過提升務工人員素養,助力開發“土特産”多種功能、深挖農産品多元價值。
新形象——
農特産品從“提籃小賣”到出山暢銷
2023年11月8日,以“貴州天麻·滋補世界”爲主題的第3屆中國(貴州)天麻節暨第2屆畢節天麻博覽會在大方縣開幕。省內外200余家藥材、制藥、精深加工等相關企業相聚一堂,共同助推“黔藥材”出山。
近年来,毕节通过举办博览会、参加展销会等方式,着力培育壮大新型農業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農業经营主体发展体系,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截至目前,毕节已拥有多家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创建了“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获得“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37个,金沙贡茶、大方天麻等15个品牌入选贵州農業品牌目录,数量贵州省第一位。
憑借品牌加持,曾經藏在深山的畢節“土特産”,現在成了市場上的“香饽饽”。
眼下,正是可樂豬出欄的高峰期。在赫章縣農特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的3個養殖場,可樂豬平均每天出欄100多頭。經過宰殺、分解、腌制、熏制,大約15天的時間,可樂豬臘肉、臘香腸成品換上了新年包裝,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從烏蒙深山奔向粵港澳大灣區。
2023年年初,可樂豬臘肉、臘香腸在廣州市各大商圈開展推廣活動。剛開始,大灣區的消費者幾乎從未聽過“可樂豬”的名號。經過免費試吃等推廣活動後,卻被來自畢節的非遺味道所征服。
“很多人只是因爲好奇來試吃,但嘗過以後都很驚訝,詢問我們是怎麽做出來的。”廣州市協作辦消費幫扶專班秘書長楊孫禹說,“從免費品嘗到成爲回頭客再到慕名而來,征服大灣區人們的胃,可樂豬做到了。”
丈量山與海之間的距離,探尋鄉村振興的答案。
畢節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發揮生態農産品優勢,獲認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104個,建成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畢節分中心;構建農産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實現供粵港澳産品同線、同標、同質,對廣銷售額30億元以上,成爲粵港澳大灣區農産品重要供應基地。
如今,烏蒙大地好山好水孕育的各類特色農産品,出山入海,爲群衆增收拓寬渠道,有力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