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産品物美價廉,長期堅持技術創新和加速全球化布局,也是中國車企的制勝“法寶”
這幾天,一艘駛離山東煙台港的大型運輸船吸引了全球目光。這是中國首艘由國內船廠建造、專門用于國産汽車出口的汽車運輸船。它將在深圳裝滿7000輛汽車後前往歐洲,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美聯社評價說,隨著中國汽車出口量激增,這爲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開辟了新路線。

目前,中國汽車已經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連續第15年居全球第一。引人關注的是,汽車出口達49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20.3萬輛,占總量的四分之一。
日本媒體報道說,這意味著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路透社等外媒認爲,這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重要一步,標志著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爲什麽世界喜愛中國車?有關專家對《國際銳評》分析說,這首先與近年來中國汽車性能和質量不斷提升、越來越得到全球消費者認可有關。特別是中國自主品牌憑借技術創新抓住新能源汽車賽道機遇,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拉動了汽車出口。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去年10月访华时,专程试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体验“原地掉头”黑科技后,纽森当场竖起大拇指,称“这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得想办法把这款车引进美国”。日本记者武田和明发现,如今的中国汽车和他在上世纪90年代看到的完全不同, “它的外观时尚,加速效果也很好,还配备了周到的安全驾驶系统”。
除了産品物美價廉,長期堅持技術創新和加速全球化布局,也是中國車企的制勝“法寶”。中国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超过10万件,并且呈逐年快速增长势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告诉《国际锐评》,公司拥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总投入超千亿元。如今,公司新能源车销往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成为泰国、巴西等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冠军。
此外,完備的産業鏈、供業鏈體系提升了中國汽車的競爭力。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國際銳評》分析說,受當前世界經濟衰退以及俄烏沖突等影響,海外汽車制造商供應能力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中國汽車産業鏈完備,生産能力在新冠疫情後快速恢複,從而帶動了出口。《紐約時報》等指出,成爲最大汽車出口國證明了中國制造業的實力,也爲中國産品質量提供了認證。
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出海”,給全球帶來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也幫助了當地經濟和相關産業的發展。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向《國際銳評》提到,2017年公司通過競爭入股馬來西亞汽車品牌寶騰,僅用兩年時間,就讓這家有著40年曆史的汽車品牌扭虧爲盈,重新煥發生機。2023年,寶騰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3%,創下2012年以來最好成績,並連續五年穩居馬來西亞市場銷量第二位。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駛向世界,爲各國綠色轉型貢獻了力量。《中國綠色貿易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額達到11610.9億美元,成爲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經濟體。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銷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有分析認爲,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産業地位、改善出口貿易結構,帶動世界經濟和綠色轉型。
根據瑞銀集團最新預測,2024年中國汽車制造商將向海外銷售500萬輛汽車,其中大部分需求來自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這將鞏固中國作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的地位,也會爲各國創造更多利好和機遇。正如新加坡經濟學家陳興利所說,“抛開意識形態偏見去看待中國的成功故事,將給每個人都帶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