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爲52%,比上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
1月9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爲52%,比上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其中,2023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销量所占市場份额达到58.2%,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距离突破六成市場份额仅“一步之遥”。
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包括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奇瑞等在內的自主車企,2023年銷量相比2022年同期均呈增長態勢。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出口市場,自主品牌獲得明顯增量。
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已成爲不爭的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卷上加卷”的當下,自主品牌內部正在快速分化,市場份額向頭部品牌靠攏的迹象愈發明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在各大汽車集團內部,開始出現自主陣營增速“壓過”合資的現象。

比亞迪強勢領跑,奇瑞反超吉利、長城
2023年,比亞迪依然引領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大潮,全年累計銷量約爲302.44萬輛,同比增長61.86%。乘聯會近期預估,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將達到888萬輛。這意味著,比亞迪有可能占據2023年國內新能源車總銷量的三成之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傳聞稱,比亞迪將豪擲20億元,按照每輛車666元的標准發放給完成銷量目標的門店,對于未完成銷量目標的門店,也將按照門店的銷量目標完成率乘以666元每輛車的標准進行發放。但該傳聞並未獲得比亞迪方面的證實。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此前在自主品牌中一度落後的奇瑞汽車在2023年強勢崛起。奇瑞控股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3年,其累計銷量爲188.13萬輛,同比增長52.6%,超越了長城和吉利,在自主車企中位列第三。此時,距離奇瑞首次被長城超越,已經過去了11年。

奇瑞的反超,贏在出口。2023全年,奇瑞出口銷量爲93.7萬輛,同比增長101.1%。相較之下,長城和吉利的海外出口銷量雖也不差,但體量仍不及奇瑞。其中,長城汽車2023年海外市場全年銷量爲31.6萬輛,同比增長82.48%;吉利全年海外出口累計銷量爲27.41萬輛,同比增長38%。
“合資奶牛”瘦身
一直以來,合資品牌都是拉動國內汽車集團銷量的主力。如今,這一現象正在發生變化。
2023年,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突破250萬輛,同比增長2.92%。雖然合資品牌仍是廣汽集團的主要銷量來源,但占比已經出現萎縮。過去一年,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總銷量爲159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63.49%,而在2022年,這一數字爲71%。
上汽集團也同樣如此。2023年,上汽集團累計銷量超過500萬輛,但相比2022年的530.3萬輛,還是減少了近28萬輛,同比下跌5.31%。

深究來看,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組成的“三駕馬車”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成爲掣肘上汽集團銷量上揚的重要原因。2023年,上汽集團“三駕馬車”全年總銷量爲361.91萬輛,同比減少11.54%,相比2022年減少近50萬輛,相比2018年(610.67萬輛)的巅峰時刻則減少了近250萬輛。
合資陣營式微,自主品牌正成爲國內汽車集團的新支點。比如,在廣汽集團自主陣營中,廣汽乘用車和廣汽埃安2023年的銷量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廣汽乘用車銷量爲40.65萬輛,同比增長12.12%;廣汽埃安銷量爲48萬輛,同比增長77.02%。
“創二代們”還需努力
一直以來,主流車企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被視爲“含著金湯匙出生”,有著“創二代”的稱號。2023年,在“內卷”加劇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創二代們”之間的差距也愈發明顯。

2023年,廣汽埃安以48萬輛的銷售成績遙遙領先,深藍汽車、極氪品牌年銷量跨越10萬輛關口。其中,深藍汽車全年累計交付新車13.69萬輛,極氪品牌累計銷量爲11.87萬輛,月均銷量逼近萬輛大關。
岚圖、智己、極狐等品牌的年銷量,則還在5萬輛附近徘徊,但增速較猛。其中,岚圖汽車銷量爲5.06萬輛,同比增長160%;智己汽車全年銷量爲3.83萬輛,同比增長665.06%;極狐汽車全年銷售新車3萬輛,同比增長138%;阿維塔年銷量爲2.76萬輛,12月銷量超6000輛。
從2023年的銷量表現來看,“創二代們”雖“背靠大樹好乘涼”,但仍需努力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擁有汽車集團背景支持,純電動汽車的本質也是汽車産品,智能化與高端化是其差異化的發展屬性。
因而,1月份以來多個品牌又馬不停蹄推進新車上市,在智能配置上繼續開卷。比如,阿維塔11鴻蒙版智享升級款上市,售價區間爲30萬~39萬元,全系標配三顆激光雷達,搭載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智駕NCA,同時贈送限時價值2.6萬元高階智駕包。
展望2024年,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自主品牌的行业内部竞争将于 2024 年愈演愈烈,同时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国产替代有望于2024 年加速进行,并逐步从10万~20万元的中端市場向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进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