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在濟南舉行,解讀《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有關內容。新黃河記者獲悉,山東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5%左右,保有量達到240萬輛左右。屆時,山東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力爭達100萬輛,整車産業規模達1500億元
山東省是汽車産業大省,産業規模居全國前列。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積極謀劃、加快布局,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全面發力,大型高速沖壓生産線、高性能輪胎、高端軸承、輕量化鋁材、充電樁等關鍵生産裝備和配套産品全國領先,初步形成了以濟南、青島兩市爲核心,淄博、東營、煙台、濰坊、濟甯、日照、臨沂、德州、聊城等市協同發力的産業格局,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現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茂慶表示,目前,山東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從蓄力期轉向爆發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必須要充分發揮基礎優勢,加快實現換道超車、後發趕超,進一步推動山東新能源汽車産業提質擴量,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
從《行動計劃》看,在總體思路上,山東將實施産業鏈“5567”提升工程,即:做大5家乘用車龍頭企業、5家商用車龍頭企業,做強6項核心部件,做優7個配套産品領域,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
在發展目標上,具體分爲6個方面——
山東整車生産實現跨越式提升。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産量力爭達到100萬輛左右,整車産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
核心部件实现突破性进展。电力電子、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等6个关键领域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
配套部件實現全國領先。關鍵生産裝備、高性能輪胎、高端軸承等7個領域産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
應用推廣實現擴面增量。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5%左右,保有量達到240萬輛左右。
産業雙碳實現規模效應。培育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15家左右,産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左右。
配套服務實現全鏈覆蓋。構建覆蓋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系統研發檢測、物流、金融、維保、文旅、賽事等配套服務生態,産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左右。
重點實施整車企業“龍頭引領”、産業布局“錯位發展”等十大行動
從重點任務看,《行動計劃》提出,山東將重點實施“十大行動”——
山東將實行整車企業“龍頭引領”行動,快速做大乘用車規模,持續鞏固商用車優勢,加快産品推廣,強化項目支撐。
實施配套能力“鏈群集聚”行動,豐富零部件供應體系,實施配套部件精准招商,提升核心部件配套能力。
實施産業布局“錯位發展”行動,優化“兩核引領、多點支撐”的産業布局,以淄博、煙台、濰坊、日照、臨沂、德州、聊城等市現有整車布局區域爲補充,突出棗莊、東營、濟甯、泰安、威海、濱州、菏澤等市現有配套優勢,鼓勵發展特色配套産業。
開展市場拓展“全域應用”行動,將每年10月確定爲“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月”,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加快政府及公共領域應用。
實行創新能力“協作聯動”行動,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協同攻關。
實施基礎設施“提速提效”行動,加快實現公共充電站鄉鎮全覆蓋,有序推進加氫設施建設,試點推動智能網聯設施建設。
實行自動駕駛“示範應用”行動,鼓勵新能源車企與互聯網企業推進自動駕駛商業應用。
開展綠色低碳“創新突破”行動,發展汽車與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産業,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工廠。
實行制造水平“數字賦能”行動,打造細分領域典型應用場景,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山東也將實行品質品牌“加力提升”行動,支持新能源整車、優勢零部件、電池材料等企業擴大出口,開拓海外市場。
同時,文件從組織實施、財稅支持、政策供給、金融服務、人才引領、項目保障等6個方面,提出了落實行動計劃的保障措施,努力爲全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记者:黄敏 实习生:苏宗超 校对:冬平 编辑:赵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