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手機廠商看來,AI大模型能力也將成爲未來品牌“沖擊高端”的關鍵所在。
“幫我寫一篇工作總結”“幫我寫一段廣告文案”“以‘春天’爲主題寫一首詩”……
去年底,ChatGPT“一夜爆紅”,AI大模型的“風”也從國外吹向了國內。一時間,以百度、阿裏巴巴、騰訊、華爲爲代表的科技企業,初創企業及一衆技術大咖紛紛跑步入場,搶占AI大模型賽道。而在最近,以小米、vivo爲代表的手機廠商也正式宣布加入這場“混戰”。
“百模大戰”一觸即發,誰能拔得頭籌?“卷模型”真的有出路嗎?
新玩家投身“百模大戰”
AI大模型,指的是擁有數百萬以上參數規模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這類模型在經過專門的訓練後,即可對海量數據進行複雜處理和任務處理。由海外科技公司OpenAI開發的ChatGPT之所以擁有強大的對話交互能力,背靠的正是名爲“GPT”的AI預訓練模型。
在國內,百度是最早切入大模型賽道的玩家之一。今年初,其基于文心大模型,在國內率先上線AI工具“文心一言”;5月,文心大模型宣布叠代到3.5版本;10月又升級至4.0版本,據稱在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能力上實現了跨越式進步,與GPT-4相比也毫不遜色。
阿裏巴巴、360、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也不甘示弱。以阿裏巴巴爲例,盡管沒能趕上國內大模型産品的“首發”,但“通義千問”正通過釘釘、天貓精靈等場景迅速融入人們的生活。
而在最近,一批“新面孔”也出現在大模型賽道上——OPPO宣布將與聯發科技合作,共同推動AndesGPT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落地;小米正式發布“澎湃”操作系統,並表示AI大模型的能力將充分融入其中;vivo新推出“藍心大模型”,十億、百億、千億等三個參數量級的5款産品組成了一個矩陣,可以全面覆蓋核心場景,模型能力行業領先……
據賽迪顧問統計,自今年3月百度發布對標ChatGPT的“文心一言”至今,國內累計上線了約130個大模型。如此“內卷”的格局下,手機廠商毅然投身“百模大戰”,意欲何爲?
“大模型可以增強手機的一些模塊,讓用戶的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此外,它還有一些顛覆性的能力,可以改變我們對于手機的定義。”vivo副總裁周圍表示,大模型融入手機,能將手機轉化爲一個“智能體”,讓它能感知到周邊的信息,識別用戶的意圖,幫助用戶進行決策。“未來接入了大模型能力的手機,將承擔個人助理這樣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AI大模型是一個百年級的大變革,我們不願掉隊。”周圍表示,在這個變革的浪潮下,vivo希望紮紮實實的投入,不被優秀的商業夥伴拉開距離,先保持在第一陣營。至于商業模式問題,他認爲目前市場仍未成熟,兩年內談盈利可能並不現實。
vivo創始人兼總裁沈炜則早在2017年就提出,人工智能是所有技術創新的最底層的技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應該“過飽和”地投入。
小米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也曾指出,AI大模型是企業一定要抓住的技術周期性機會。“AI大模型對硬件産業的價值可能是戰略性的。基于AI大模型,未來可以實現人、車、家科技生態閉環下的互聯互通,給用戶帶來革命性的體驗。”
手機廠商造大模型,門檻幾何?
目前,業內普遍認爲,AI大模型將成爲未來企業競爭中的重要籌碼。問題是,大模型的研發並非一日之功,還有數據、算力、算法、能耗、人力等諸多“攔路虎”。
以算力爲例,周圍曾表示,vivo在對AI大模型進行集成訓練時常常遇到算力不夠、受限的情況。爲此,企業保持最高規格的投入,在經費上不設上限。但即便如此,“我們2017年的時候開始籌備,2018年正式開始挂牌成立AI全球研究院,前前後後至今花了六年多時間來推進AI大模型的建設,這項工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面對各種挑戰,手機廠商如何抉擇?
打造“輕量化”,適用于“端側”的AI大模型成爲一條可行之路。
所謂“輕量化”,是指相對于百億、千億的大模型,打造十億等更小參數規模的大模型;所謂“端側”,是指模型服務不是部署在雲端,而是直接存儲在手機設備內部的芯片中,僅利用芯片的算力生成結果。這樣,服務不需要聯網,數據也無需上傳到雲端。
如此部署的好處在于,既能降低運算成本、減少設備能耗,又能提高AI的回複效率,同時確保信息留存在本地,從而保證數據安全。這實現了安全與性能的雙重並舉。
目前,小米、vivo都在此領域積極探索。
比如,vivo打造的10億量級模型端側大模型,具備優秀的本地化的文本總結、摘要等能力;小米自研的13億參數端側大模型,據稱在部分場景上可以媲美60億參數的雲端大模型。
而借助這類輕量化模型,手機的AI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但未來的提升空間仍不小。“目前的大模型,仍然存在邏輯思維鏈能力不夠強,及存在‘幻覺’的問題。也就是,它不知道自己的知識邊界在何處,常常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周圍指出,“這是我們希望重點解決的短板問題。希望到明年,大模型已經成長接近一個高中或者一個大學生的水平,但現在它可能還是一個初中生。”
大模型能否盤活手機市場?
AI大模型融入终端,一方面会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也有望提振消费電子市場。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1.24億部,同比下降7%;據Canalys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5.25億部,較去年同期下滑超7000萬台。
“目前手機市場銷量下滑,是長久以來大家的競爭高度同質化,震撼級産品不足。人工智能大模型出現之後,對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有可能引爆市場的新賣點,因此有資源、有能力的企業就開始進行布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
不僅如此,AI大模型還關系著未來手機廠商能否啃下“高端化”這塊硬骨頭。
據Counterpoint數據,今年二季度,蘋果公司賺走了全球智能手機行業85%的營業利潤,創最高季度紀錄。就在不久前,蘋果CEO庫克還指出,蘋果正積極研發AI大模型。這對于我國有意沖擊高端市場的安卓廠商來說,並非好消息。
“中國手機廠商如華爲、小米已經在AI大模型賽道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果中國手機廠商能夠在該領域保持競爭優勢,並通過不斷創新和滿足用戶需求來占據高端市場,它們有機會在手機賽道的下半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說。
而在手機廠商自身看來,AI大模型能力也將成爲未來品牌“沖擊高端”的關鍵所在。以vivo爲例,“建構足夠強大的AI大模型,品牌會獲得更多高端用戶的認可,我認爲這是必然的。所以我們也在高規格地投入AI,來迎接人工智能世界的到來。”周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