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引發中藥材價格上漲
(日期:2023/11/22 19:27:24)
浏覽人數:992 |
|
![]() |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進入上行周期,今年部分品種價格更是同比翻倍,甚至翻10倍。中藥材價格的異常波動引發廣泛關注。河南許昌禹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進入上行周期,今年部分品種價格更是同比翻倍,甚至翻10倍。中藥材價格的異常波動引發廣泛關注。 河南許昌禹州市是中國四大藥都之一,在當地中藥材集散市場可以買全國、賣全國。禹州藥業商會會長賈少偉告訴記者,以往十元八元的甘草現在漲到幾十元,過去不同年份藥材價格互有漲跌,但在近3年裏持續上漲。漲價幅度高、延續時間長是這次中藥材漲價的主要特點。 存在資金炒作因素 據了解,當前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最大的還是當歸、黃芪、甘草等幾種常見的中藥材。“西洋參今年跟去年相比漲了七八十元,生意總體一般。”售賣名貴藥材的商戶魏攀禹說。 禹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长程书年表示,造成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存在“非正常”因素。 程書年認爲,藥材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市場正常的供需變化。一方面,隨著中藥知識的普及,人們的養生意識增強,不少單位和個人通過購買中藥材制作養生保健産品,市場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國家對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農殘、重金屬之類的檢測標准不斷規範,中藥種植成本有所上升。“比如酸棗仁等小品種藥材,産量少,市場需求的波動會對價格造成擾動,這樣的價格上漲屬于正常的。”程書年說。 另一部分則是非正常因素。“此次漲價的非正常因素主要是炒作資金的進入。”賈少偉認爲,這種炒作是提前布局好的,雖然傳統經營模式中就存在囤積現象,但這3年漲價嚴重,炒家進入中藥市場囤積居奇是主要原因。 受炒作資金影響的藥材有一個共同特點——産地集中。賈少偉以貓爪草爲例進行解釋,貓爪草主産于河南淮濱一帶,別的地方産量非常小。炒作資金從産地購買囤貨後,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藥材定價。而産地較爲分散的中藥材品種,則不易形成壟斷。 各方利益受損 中午時分,在禹州隴西大貨店門前,藥商連亞棟正忙著給消費者稱量藥材。連亞棟來這個市場已有8年,平常就在店裏負責銷售藥材,在記者采訪的十幾分鍾內,有幾位顧客陸續進出店鋪。“來店裏的散戶和批發商都有,但主要還是批發商,不過最近批發商要的量沒以前多了。”連亞棟說。 當問起藥材價格上漲對生意的影響時,連亞棟連連搖頭:“價格上漲對俺沒啥好處。就是剛漲起來的一段時間會多少掙一點吧,此後店裏進貨成本高了,銷量少了,利潤也低了。” 近期,藥商李驕陽像往常一樣幫客戶拿貨,但拿貨的量卻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二。他告訴記者:“往常給藥店配送都是一次十斤八斤,現在一斤一斤地要。”中藥經銷商在高價的藥材面前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通過減少進貨量來控制成本開支,同時等待藥價的回落。就像連亞棟所說,“這沒辦法,俺掌控不住它漲價,也掌控不住它降價,只能說以前一樣貨能買1噸的錢,現在一樣貨只能買二三百斤”。 雖然大幅漲價集中在個別中藥材,但整個中藥材市場都受到了影響。在紅色招牌居多的市場上,卉豐花茶的藍色招牌格外顯眼,不過這裏的生意卻比較冷清。藥商李曉陽賣中藥花茶9年了,按照“高三年、低三年、不高不低又三年”的說法,他差不多經曆了一個價格周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曉陽表示:“最近盡管有些藥材降價了,但生意還是不如往年。受中藥高價的刺激,現在的貨周轉都不快,相應庫存也沒那麽多。夠賣就行,賣完再買。” 對于藥農來說,短期沒有經濟損失,但從長期看,價格大幅波動影響了市場正常調節機制,最終種植戶會面臨更大風險。 賈少偉分析,一方面,在沒漲價的時候,種植戶的中藥材已經被囤貨的炒家買走,種植戶在其中沒有多少獲利。另一方面,種植業有跟風心理,看到漲價了明年藥農就會多種高價藥材,市場供應增加了,價格下跌就會賠錢。 中藥材價格上漲對藥企也造成了負面影響。盡管生産成本增加,但部分藥品在銷售端價格漲幅受限,藥品生産企業也面臨虧損的風險。位于禹州的華夏藥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強告訴記者:“在中藥材價格上漲的時候,我們也只能通過減少進貨量來減少虧損。” 多舉措穩定價格 面對多種因素引起的藥材價格上漲,應當如何應對?相關專家給出了建議。 针对中药材的“非正常”涨价现象,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有效举措,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约束引导中药材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药材主要产地与大型醫藥公司应积极作为,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药材储备机制,对冲市場波动风险,做好中药材的战略储备。 藥農是中藥材的生産者,也是中藥材産量的直接決定者。只有保障了藥農的權益,才有望維持中草藥行業的良性發展。專家表示,應鼓勵種植戶擴大中草藥規範化、標准化、規模化種植,擺脫目前相對粗放的格局。同時,國家層面可探索搭建數據平台,通過收集分析大宗藥材主産地種植成本、市場需求等相關數據,及時發出預警提示信息,引導藥農合理規劃種植面積,避免供需變化引起價格大起大落。 此外,程書年還建議,加強對藥農利益的保障應當從普及種植保險入手,解決藥農對購買保險的抵觸心理。“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針對中藥材種植推出了相關保險産品,但部分藥農一聽要交錢,就擔心一旦沒有災害保費就白交了。”程書年認爲,有關部門應當研究種植戶的心理特點,從合適的角度加強對種植戶的宣傳,提高藥農的保險意識。同時,應當優化當前的險種設計,切實保障藥農權益。
|
经济日报 夏先清 杨子佩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