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場看上去很新鮮的肉,怎麽買到家就變樣了?”“光鮮水靈的蔬菜水果到家就失去了光澤?”
據悉,部分市場的生鮮攤位使用的燈具有“美顔”效果。在這種“生鮮燈”的照射下,生鮮肉類往往顯得色澤紅潤鮮嫩,甚至有些不新鮮産品,消費者在光線照射下也很難分辨。除了生鮮肉類有專屬燈光外,有的蔬菜、熟食和水果等生鮮櫃台也使用特殊燈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曾就類似問題發布消費提示。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商家使用“生鮮燈”“美顔燈”可能存在侵害消費者知情權的情況,消費者在知情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因爲“生鮮燈”的美化而購買了相關産品,可以依法維權。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食用農産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禁用“生鮮燈”。《辦法》要求銷售生鮮食用農産品時,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産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該《辦法》將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从农田到餐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保障农产品“舌尖安全”?《办法》强化市場开办者和销售者食品安全责任,规定市場开办者履行入场销售者登记建档、签订协议、入场查验等管理义务和销售者履行进货查验、定期检查、标示信息等主体责任;明确了地方市場监管部门与農業农村部门的案件通报和移送制度,细化了具体通报情形。
《辦法》根據農産品質量安全法有關規定,將承諾達標合格證列爲食用農産品進貨查驗的有效憑證之一,並鼓勵優先采購帶證的食用農産品;同時明確提出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准的基礎上,鼓勵食用農産品銷售企業通過應用推薦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以及團體標准等促進食用農産品高質量發展。
此外,市場监管部门和農業农村部门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问题通报协查机制。市場监管部门发现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未按照规定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达标合格证存在虚假信息、带证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等情形,应当及时通报所在地同级農業农村部门;根据農業农村部门提供的不合格带证食用农产品流向信息,及时追查不合格产品并依法处理。用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可以有效提升供应链透明度,进而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