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渭北苹果产业带,到秦岭猕猴桃产业带,陕西推进特色现代農業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金秋時節,三秦大地迎來豐收季。稻田間、果園中、農産品加工車間裏,隨處可見群衆忙碌的身影。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陝西積極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奮力做好“土特産”文章,努力讓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爲産品優勢、産業優勢。

好生態養成綠産業——
汉中市洋县,因朱鹮而闻名。洋县農業农村局局长柯红军说:“朱鹮对生存环境很挑剔,我们走的是保护朱鹮、绿色发展道路。”当地人对自然家园悉心守护,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恢复天然湿地,不在农田中使用农药化肥,禁止破坏生态的大型工业活动。
生態優勢,爲當地發展有機産業創造了優越條件。洋縣建成集産品研發、加工、物流、信息、服務爲一體的有機産業園區,截至2022年底累計認證有機産品15類110種,有機認證面積17.5萬畝;注冊“朱鹮牌”商標6類50多種,“朱鹮之原”集體商標2件、産品商標21件;建成有機産業示範鎮10個、有機生産標杆示範基地10個、有機産品標杆示範加工生産線10條。
“下一步,洋縣將擦亮有機産業金字招牌,建成有機黑米高端飲品深加工等項目,全力推進有機中藥材、有機米粉肽深加工等項目,強化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提高有機産品知名度、美譽度。”洋縣縣委書記趙斌說。
標准化確保好品質——
“眉縣猕猴桃,酸甜剛剛好”,在寶雞市眉縣,不時見到這樣的宣傳語。能種出“剛剛好”的猕猴桃,靠的是打造品牌的決心和標准化的生産。
“果子收成好,不但水肥要跟上,還要規範建園、充分授粉、科學修剪……”果農李凱所說的,正是由眉縣農技人員結合40多年栽培經驗,總結出的眉縣猕猴桃標准化生産關鍵技術。這些關鍵技術已成爲陝西省猕猴桃生産地方標准,在全省普及推廣。
据介绍,眉县猕猴桃2022年总产量53.5万吨,綜合产值突破60亿元,现有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55户、专业合作社189户、果业发展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各类冷库4700座,储藏能力达到30万吨。全县形成了以国家级批发市場为引领、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支撑,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眉縣堅持果園設施化、全程機械化、管理數字化、營銷品牌化、服務社會化建設,加快建設猕猴桃標准化示範引領區。”眉縣縣委書記王繼萍說。
精細化管出高價值——
延安市洛川縣蘋果種植面積53萬畝,人均達到3.3畝。近年來,當地著力推進蘋果産業現代化、集群化、高質高效化發展。
在延剛經貿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智能分選車間,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在智能選果線上做完“體檢”,被分送到各條運輸帶上包裝成箱。“智能選果線根據測量的重量、外形、糖度等數據進行分揀,每個蘋果都會留下數十張照片,信息都可以被追溯。”車間相關負責人曹龍說。
精細化分揀、標准化售賣,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的蘋果産業,鼓起了群衆的腰包。據介紹,洛川縣裝備4.0智能選果線36條,每小時選果能力達300噸,全縣90%的蘋果實現分級分價、保價增值,帶動果農增收4.8億元。“今年洛川已經賣了15萬噸蘋果,近12億元裝進老百姓的口袋。”洛川縣副縣長張軍旗說。
陕西省農業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到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農業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