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幸在兩年前推出生椰拿鐵,目前銷售量已經超過3億杯,可以說是打開了椰子飲品成爲爆款的大門。
“早已有之”的椰子飲品行業,近幾年開始“扶搖直上”。各大現制飲品品牌裏,“含椰量”紛紛上升,生椰拿鐵、楊枝甘露、椰椰芒芒等爆款頻出。進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進口青椰已經達到107萬噸,大約是十年前的6倍。
在8月16日至18日舉辦的2023成都國際酒店用品及餐飲展覽會上,一衆參展的食品與飲料中,椰子也成了現場最火爆的元素之一,除了以本色示人的椰子水和椰乳,與茶飲、咖啡、冰淇淋等結合的新鮮形式和創新口味吸引了許多經銷商洽談合作。
“椰子熱能持續幾年確實讓人驚訝,但也在意料之中。”“椰號”品牌展位展商表示,這背後是植物基概念的大火和飲用場景的擴大。植物蛋白飲品賽道雖競爭激烈,但“目前市場總份額只有200億元~300億元,還遠遠沒有達到碳酸飲料的份額,因此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這個空間之中,“行業競爭不是壞事,群策群力才能把蛋糕做大。”
“椰子家族”持续扩容 “市場还远没达到饱和”
近兩年,“椰子家族”持續擴容,除了在咖啡和茶飲品牌湧現中的新品,椰汁、椰子水等包裝産品也不斷上新。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6月,天眼查上涉及“椰子、椰奶或椰乳”的企業超6500家,不少新興品牌也獲得不同輪次的投資。
各个品牌纷纷比“椰”,看似暗流涌动,但一些商家相信这会带来益处。“每一个品牌的每一次广告,其实都是在做市場教育,让椰子产品的形象深入人心。” “椰号”品牌展商认为,消费者对椰子纯天然、植物基属性的足够认知,为它的普及带来了先决条件。“从几十年前起,有品牌打出 ‘0香精、色素和防腐剂’标语起,消费者逐渐对椰子形成了健康、好喝的印象,为当下的椰子热埋下了伏笔。”他认为,各品牌对椰子的持续营销会扩大消费群体基数,让“蛋糕”做得更大,“市場还远没达到饱和,这一阶段,扩大市場规模是行业的共同目标。”
“不怕卷”的椰子企業,多半掌握著供應鏈的優勢。《2020-2025年中國椰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椰果需求量每年高達26億個,而海南省每年的椰果産量僅約爲2.5億個。目前,國內的椰子需要從泰國、越南、印尼等國家進口。在這種背景下,穩定的供應鏈便成爲一大籌碼,意味著穩定的産量和品質。“椰子的産量在全球都是相對穩定的,因此有一定的稀缺性,不會出現由于新品牌大量湧入導致利潤過低。”品牌展商表示。
与茶饮、咖啡花式结合 “黄金配角”打开爆款大门
椰汁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各大商超,成爲逢年過節家庭餐桌的常備。而近幾年來真正引爆“椰子熱”的,或許是它作爲“黃金配角”的能力——通過搭配各種飲品,與其他元素在碰撞中産生新意。
“瑞幸在兩年前推出生椰拿鐵,目前銷售量已經超過3億杯,可以說是打開了椰子飲品成爲爆款的大門。”“晨非”品牌展位的展商表示,以椰汁为代表的植物基饮料市場的崛起离不开饮用场景的扩大,尤其与咖啡、茶饮的有机结合,让植物基饮料的销售实现了飞跃。“椰乳、燕麦奶等能与茶饮咖啡相融,口感清甜滑润,不会喧宾夺主,这为饮品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该展商表示,根据销售数据,椰基饮品仍是最受欢迎的植物基种类,燕麦奶、巴旦木奶的销量也很可观。通过与现制饮品混搭,这些植物基饮料跟随着奶茶店、咖啡馆的开店脚步,完成了市場的多重渗透。不过,当前植物基饮料市場上的种类其实并不算多,创新也成为了植物基饮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不仅仅指找到更好的口感,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精准需求,例如无糖、高钙、补充维生素等。
近年來,個性化營養已逐漸成爲食品與飲料行業的趨勢,植物基食品成爲一個充滿潛力的領域。據《2022年~2028年全球植物性飲料市場規模、份額和行業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到2028年,全球植物性飲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88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11.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椰號”品牌的展商觀察到,目前椰乳已經過了爆發期,進入平穩期,屬于存量競爭時代,企業需要另尋出路。“椰乳只是我們選定的一塊敲門磚,因爲椰乳的受衆較多,最容易撬開市場、建立渠道。我們的目標是開拓更多植物基飲品。”他說,當穩定的渠道建立完成後,其他産品的推廣會更加水到渠成,或將接力“椰風”,站上新的消費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