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字號”“土字號”叫響了“新沂味道”,讓“土特産”香飄四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年来,江苏省徐州新沂市因地制宜,依托農業农村的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菜篮子”更充盈,“果盘子”更丰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创响,产业发展向标准化、市場化、品牌化转变,政府服务由注重支持生产向支持产业后端延伸,利益联结向全产业链利益合理分享转变……乡村产业的市場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時下,新沂市雙塘鎮九墩村的葡萄種植戶夏冷雲迎來了甜蜜時刻。自6月上旬以來,她每天忙碌地穿梭于葡萄大棚之間,與合作社員工一起采摘葡萄、分段挑揀、打包發貨。今年,夏冷雲種了80余畝的葡萄,陽光玫瑰當屬夏季熱銷的“葡萄之王”。她告訴記者,爲保證果蔬品質,在種植過程中,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防控葡萄種植的病蟲害,目前上市的優質果可達90%。
種植戶夏冷雲說:“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注重葡萄的品質,所以說溫度得控制,葡萄的最佳生長環境爲25-30℃,如果超過35℃、38℃,就會被迫停止生長。目前,我們開園和上市的糖度低糖值都達到15度。”
如今,從每年的6月到11月,這裏的新鮮葡萄層出不窮,有鮮甜可口的夏黑、有紫中帶紅的巨峰、還有口感純正的陽光玫瑰......多年來,雙塘鎮九墩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地域特點采取“基地+農戶”模式,打造了采摘、觀光爲一體的果蔬産業園,也帶動了當地近200戶種植戶增收致富。
打出“綠色牌”、延長産業鏈,讓特色農産品亮品牌、漲身價,走出了“土字號”的增收之路。
作爲“毛豆之鄉”的窯灣,在這個夏天也火了一把。只見許樓村長勢茂盛的毛豆苗鋪滿了一片片田壟,在密密麻麻的葉子下面,串串青綠的豆瓣挂在枝蔓上,一片豐收的喜人景象映入眼簾。據種植戶曹永華介紹,毛豆營養價值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睐,以目前長勢估算,每畝産量在1800—2000斤之間。
“現在種植毛豆都是純天然的,也沒有打過藥,口感和品質方面都是非常好,尤其是我們當地的‘春毛豆’市場行情很好,差不多每公斤要在8元錢,像蔬菜加工之類的每公斤要超過5元。”種植戶曹永華開心地說。
爲了壯大“鄉字號”産業——鮮食毛豆,新沂市因地制宜建立本土産業群,目前形成“一年三熟”毛豆、“花生”毛豆、“大蒜”毛豆等特色種植模式,成功避開鮮食毛豆種植高峰期。
窯灣助農蔬菜合作社負責人胡克威介紹:“我們廠裏面每天收毛豆達到兩百噸左右,有七八十噸是打毛豆米的,有一條生産線,打毛豆米比例是二比一,也就是二百噸毛豆打一百噸毛豆米,主要銷往我國大城市和歐美一些國家。爲了能讓更多人品嘗到我們新沂的毛豆,我們還新建了冷庫中心,將新鮮毛豆進行冷藏,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新鮮的毛豆。”
“鄉字號”“土字號”叫響了“新沂味道”,讓“土特産”香飄四方。如今,水蜜桃、西瓜、黄瓜、毛豆等特色产业村在新沂遍地开花。
目前,新沂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土特产”,推动了产业提质升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由点及面、花繁成锦,已形成十大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培育了一批重点農業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延伸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聚产成链”“抱团发展”。同时,通过发放产业奖补、培育优良品种、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鼓励和支持農業企业、合作社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实现乡村种植养殖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进一步提升市場竞争力。新沂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4家,家庭农场达到338家,農業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6家。
如今,一个个带有“新沂味道”的“土特产”,一条条“土特产”产业链,绘就了新沂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刘涵 王冉冉 曹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