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煙台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農民參與”的模式,在預制菜國際貿易方面表現突出
煙台是全國食品工業産業集群示範區,“中國魯菜之都”,是全國農産品國際貿易競爭力最強的地級市之一,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櫻桃、海參等農特産品馳名中外,農産品出口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煙台蘋果品牌連續13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煙台水産品出口占全國的1/15;全國5家白羽肉雞上市企業,煙台占4席。在傳統農産品出口海外的經驗基礎上,近幾年煙台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農民參與”的模式,在預制菜國際貿易方面表現突出,其實踐經驗對于探索預制菜走出國門具有借鑒意義。

政府頂層設計,搭建産業平台
煙台市預制菜品牌能夠遠銷海外,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引導。煙台市政府高度重視預制菜國際品牌培育,出台《關于加快推進煙台預制菜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2-2025)》等指導性文件,將預制菜産業列入“9+N”産業集聚培育工程和16條重點産業鏈,實施鏈長、鏈辦、鏈主企業聯動推進機制,致力于打造“鏈主+骨幹+園區+基地”的預制菜産業布局,實施品牌培育計劃,做強企業國際品牌影響力。各區縣也積極響應落實,如萊陽市通過組建萊陽市預制菜産業發展聯盟、擴建1000畝預制菜産業園區、舉辦預制菜産業政銀企合作對接會等方式,爲預制菜産業搭建起“軟硬件”平台。
企業對接標准,打造國際品牌
品牌是預制菜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産之一,也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煙台市以標准化優質産品爲支撐,以優勢龍頭企業爲依托,著力打造預制菜品牌,推動預制菜産業高質量發展。當地企業長期面對海外市場,企業從建立之初就嚴把品質標准,通過各類國際質量認證,與國際標准全面接軌,建立起較完善的食品安全生産體系,成功將中國加工農産品賣全球。如喜旺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學習國外技術、經驗,依靠嚴格食品生産標准,在肉制品行業,成爲第一家海外建廠的中國企業,其中喜旺烤腸已連續多年在開市客(Cost?co)等主流超市穩居同類産品銷量第一,成爲進軍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建工廠、拓市場、學技術、創品牌的典例。
再如萊陽市依托“萊陽梨”“萊陽芋頭”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産品,以及特色優質農産品區域品牌集群,高標准打造了一批預制菜産業高地和産業集群。僅萊陽市預制菜産品就已出口至亞洲、歐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出口額6.4億美元。目前,萊陽預制菜企業正逐步將自有生産基地和“訂單式”標准化基地拓展到全國,並通過訂單基地將“萊陽標准”輸送到其他省市。
農民深度參與,構建利益聯結
农民深度参与预制菜产业链全程,与“政企”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三方共创共享、共荣共生良性生态圈。预制菜出口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则激励其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劳动等生产要素向预制菜出口企业和生产领域流动,极大优化了農業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民增收和预制菜提质同频共振,互促互进,进而助力農業产业转型升级,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
烟台市蓝白餐饮有限公司、春雪商贸有限公司、仙坛股份有限公司等主体,均是国家重点農業产业化龙头企业,业务涵盖种养到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和农户、合作社形成了稳定利益联结,在产业链上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预制菜成功出口海外,让农民更多分享到预制菜增值收益,实现了“小农户”与国际“大市場”有效对接。如莱阳企业龙大集团在政府引导下,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采用“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将政府、企业、农户联结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体,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户“三富”。调研数据显示,莱阳市10万多名农民通过在产业链企业务工、田间基地生产等方式分享产业增值,平均每人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3万多元,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分享预制菜出口红利。(韩啸 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