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特産”鹿亭筍幹爲何能闖進“大市場”?

鹿亭笋干在2023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曹依供图
今年是浙江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下稱“千萬工程”)20周年,20年來,其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衆。伴隨“千萬工程”深化推進,浙江鄉村全面提升市場化水平,讓生態禀賦兌現附加值,“土特産”文章越做越大。
浙江余姚鹿亭鄉地處四明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高達85%,境內約有5.8萬畝竹林,竹類資源豐富,有毛竹,雷竹,黃殼煙,瞞竹等等。尚未破土而出的鮮筍人稱“黃泥拱”,黃泥拱筍的口味清香、鮮美,曆來被視爲林間珍馐。
雖然鮮筍好吃,但因其主要旺發于春季,且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所以以往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受到很大的局限。爲此,該鄉積極發展竹筍特色産業。
江南地區雨水較多,早先筍幹依靠自然晾曬,只能“靠天吃飯”。隨著鹿亭筍幹銷量不斷擴大,從前的“小打小鬧”生産已經趕不上加工速度,爲了保證筍幹制作的質量和效率,從2020年起,當地政府陸續爲鹿亭鄉12個行政村合計采購了15台烘幹設備,改變了村民制作筍幹“靠天吃飯”的現象。
“一般一批筍只需24小時便可完全烘幹,不但加工速度快,而且更加幹淨衛生和優質。”鹿亭鄉村民鄭國定從事筍幹等農副産品貿易已有幾十年,鄭國定告訴記者,鹿亭筍幹以色澤黃亮、香氣馥郁、鮮嫩可口的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被譽爲“山菜之王”,近年來鹿亭鄉筍幹銷量大幅上升,最優品質的筍幹可達120元一斤。
高質量筍幹賣出了好價錢,鹿亭鄉農戶們的收入也因此“水漲船高”。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還成立了“鹿亭農合共富工坊”,通過搭建農合聯鄉村兩級服務平台,進一步打開筍幹銷路,有效促進了以筍幹爲代表的鹿亭特色農副産品由低價值、粗加工向高價值、精加工的轉變。
如今,當地光竹筍年産量就達8000余噸,以筍幹爲主導的竹産業年産值在6000萬元以上,已成爲該鄉的骨幹産業和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2020年,鹿亭鄉被中國林學會評爲“中國特色筍幹之鄉”。鹿亭筍幹菜制作技藝已成爲甯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甯波市非遺“三位一體”保護示範項目。在日前舉辦的2023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産業博覽會上,余姚鹿亭鄉農合聯選送的鹿亭筍幹脫穎而出、榮獲金獎。
“土特産”鹿亭筍幹爲何能闖進“大市場”?
當地負責人介紹,鹿亭筍幹主要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綠色有機無汙染,推廣使用有機肥、農家肥等減少面源汙染,以此保持較爲穩定的土壤質量,促進竹林的可持續管理,確保竹筍自然風味和健康品質;二是地方特色招牌響,通過出台扶持獎勵政策,積極培養筍業經紀人和職業筍農,強化農戶品牌意識,形成了“鹿亭”“白雲橋”“東崗山”“鄉伴·富農”“古韻中村”等一系列具有鹿亭特色的竹筍品牌,並成功注冊相關商標,顯著提高産品辨識度和知名度,深受消費者青睐。三是推陳出新品質優,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實現筍幹烘房行政村全覆蓋,降低不利天氣因素對筍幹等農産品的生産影響,改變民衆靠天吃飯的模式,使筍幹衛生品質和顔色口感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