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聯盟作爲依托,滇紅茶走上了標准化、組織化、市場化的道路
來自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的滇紅茶,在我國衆多的紅茶品類中一直享有盛譽。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提高,滇紅茶一度面臨發展瓶頸。“鳳慶滇紅茶産業雖然發展多年,但過去以原料供應和粗加工爲主,處在供應鏈價值鏈下遊,且品牌意識薄弱,沒有圍繞品牌戰略進行系統創新。”鳳慶縣委書記陳禮軍說。

鳳慶滇紅茶産業聯盟理事長施貴華分析了當地紅茶此前存在的幾大“痛點”:一是滇紅茶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下降,滇紅茶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存在諸多不規範。二是産業“小散弱”。衆多茶企在春茶旺季蜂擁而上,盲目收購鮮葉,導致價格戰。三是茶産業對全縣經濟的貢獻有限。在全國紅茶市場中,滇紅茶保有量不足一成;在全國茶葉出口總量中,滇紅茶占比較少。
2021年,凤庆县提出“振兴滇红茶品牌”的目标,通过提高滇红茶全产业链组织化水平,规范管理市場,重塑品牌形象。其中,组建滇红茶产业联盟是关键一环。施贵华介绍:“有了聯盟作爲依托,滇紅茶走上了標准化、組織化、市場化的道路。”
2021年10月,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成立,61家茶企、合作社、文化旅遊公司、科研机构等加盟。当年12月,联盟参加深圳茶博会,展位颇具规模。“之前参加茶博会,大的展位租不起,小的又没存在感。这次联盟组织22家茶企抱团参展,一下子提升了滇红茶的人气。”一家茶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聯盟已從茶園管理、鮮葉、初制加工、精制加工等8個方面制定標准,還推出了兩款經典紅茶的加工制作規範,逐步扭轉了滇紅茶標准不統一、産品良莠不齊的狀況。大擺田茶廠經理張國琴表示:“以前是各吹各調,現在有標可依。産品的統一性、質量的穩定性提高了,茶葉好賣了,我們執行標准也更自覺了。”
運行近兩年來,聯盟著力提高滇紅茶種植、生産、銷售的組織化程度,爲實施品牌化戰略打好基礎。聯盟秘書長甘麗珠說:“通過系統整合種植、加工等環節,茶葉質量穩定,有助于讓滇紅茶再次走紅,也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和頭部企業的議價能力。”
“在联盟的带动下,滇红茶的种植、加工、市場推广等有了保障,茶叶资源优势将更好地转化成产业竞争优势。”云南省農業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兴原说。据统计,2022年,凤庆县生产滇红毛茶2.59万吨,实现農業产值10.42亿元;生产滇红精制茶2.2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6.06亿元,滇红茶已经成为凤庆县的支柱产业。(记者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