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过实施“创品牌、建联盟、制标准、搭平台、拓渠道”全方位开启了吉林大米品牌创新之路,吉林大米已成为当地農業的“白金名片”。
5月10至12日,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德清县举办。吉林省粮储局二级巡视员张长城11日在大会演播室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吉林省通过实施“创品牌、建联盟、制标准、搭平台、拓渠道”全方位开启了吉林大米品牌创新之路,吉林大米已成为当地農業的“白金名片”。未来将从六方面推动吉林大米品牌跃升。

圖爲吉林省糧儲局二級巡視員張長城(左)接受新華財經記者專訪
吉林大米品牌從初創期到成長期已經曆了十個年頭。張長城表示,在吉林大米品牌創建過程中,當地全力推進“創品牌、建聯盟、制標准、搭平台、拓渠道”的“五個一”工程。
首先結合吉林省東中西部區域特征,集中打造“吉林大米”統一標識下的東部火山岩、中部黑土地、西部弱堿土三大系列中高端大米,並分別由當地區域品牌領銜,企業品牌承接,形成“核心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格局。
其次,優選省內大米企業組成“吉林大米産業聯盟”,統一使用“吉林大米”標識。聯盟企業由最初的7家發展到69家,成爲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水稻基地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優質産品開發、優質品率提升、營銷體系搭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建立和完善了吉林大米全産業鏈系列標准,頒布實施了“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圓粒香”“吉林小町”團體標准,創新推出吉林大米“5T”標准,同時,建立了吉林大米大數據平台。目前,已有172家大米企業上線運行。
第四,在产业链上游,依托当地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订单等形式,扩大水稻种植基地面积,丰富基地经营业态,打造田园綜合体。在产业链下游,顺应新消费理念,创新推出“吉田认购”专属稻田营销模式,把产品资源、产地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了产品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叠加,产生了“1+1>2”的效果。目前,已有74户企业完成了4.42万亩共计72678份的订单销售,平均达到5780元/亩,产出效益是普通稻田的2-3倍。
此外,還通過多元組合,立體推介吉林大米。在品牌宣傳上,確定了“文化挖掘”“主題公關”“媒體傳播”“品牌行走”4條主線。
经过持续发力的品牌建设,吉林大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连续四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榜首,成为吉林農業的“第一品牌”、闪亮的“白金名片”。
張長城介紹,與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之初相比,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到30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産量由9億斤增加到20億斤以上。
“吉林大米這個品牌現在雖然家喻戶曉,但品牌的溢價功能還沒有充分釋放。大家都知道吉林大米,但不知道吉林大米哪家企業。”張長城表示,爲了加快推進品牌躍升,促進産業集群發展,著力解決區域公共品牌溢價不高、動力不足等問題,去年吉林制定並出台了《吉林大米品牌躍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六大提升行動”:
優勢品牌創建培育提升行動。重點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産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品牌和産品定位高、市場溢價好的“頭部”品牌。
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提升行动。依托農業科研院校,选育一批在食味品质上与打造高端品牌相适应的标志性品种,推进优良品种商业化运作和品质保护体系建设。
龙头企业扶优扶强提升行动。结合“优质粮食工程”,鼓励企业加快水稻种植基地升级、新产品开发、副产品綜合利用项目建设,畅通融资渠道,扶持壮大行业领军企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围绕“吉田认购”新型营销模式,打造生态资源、产品资源相融相促的田园綜合体,形成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質量標准精准管控提升行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標准引領,完善産品溯源和品牌認證體系,嚴把品牌大米全産業鏈生産質量關。
品牌營銷渠道拓展提升行動。圍繞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場定位,推動吉林大米“進菜單、進景區、進展館”,有針對性地開發有特殊需求的高端客戶,形成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擴大吉林大米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美譽度。
据了解,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由新华通訊社、中國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社浙江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国家品牌网与湖州市人民政府、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大会以“对话世界 共创美好”为主题,是业内首次举办的世界品牌盛会,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政府部门、全球学术机构的25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品牌建设大计,共话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