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恩施州共有茶园面积180余万亩,綜合产值超200亿元
硒茶千裏綠,片片訴真情。湖北恩施州是我國重要的茶樹原産地,種茶與制茶曆史悠久。近年來,恩施州委、州政府聚焦品種、品質、品牌,統籌發展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堅持種茶只種生態茶、做茶只做匠心茶、賣茶只賣良心茶,著力打造“中國茶谷”。
目前,恩施州共有茶园面积180余万亩,綜合产值超200亿元,83万茶农过上富足生活,成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样本。

深入挖掘茶文化
恩施茶的曆史源遠流長,據《茶經》等史書記載,恩施還是萬裏茶道源頭之一。
2022年底,繼恩施玉露、利川紅、伍家台貢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名列其中。
“我從1959年起,摸索10余年寫成《恩施玉露生産技術》一書,不能讓恩施玉露蒸青工藝失傳。”恩施玉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說。2018年,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國際硒茶大師楊勝偉工作室建成,目前已培養1000多名茶葉技能人才。
制作技藝的傳承是一代代恩施茶人的使命,茶道和茶藝的傳承則是茶文化薪火相傳的見證。
采茶人塑像、制茶工藝室、茶藝培訓室……作爲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茶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之一,忠路鎮民族小學校內茶元素遍布校園。“學校積極響應全州推進茶文化‘十大工程’建設,從2021年春季學期開設茶文化特色課程。”據該校校長曾傑介紹,2021年,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第十一屆茶業職業技能大賽中,該校與湖北恩施學院硒茶學院合作參加團體賽並榮獲金獎。
爲深入挖掘恩施茶文化,講好茶故事,恩施州還編撰一批茶文化書籍,整理創作“六口茶”“硒茶香飄飄”“恩施玉露之歌”等一批茶歌舞節目,著力建設龍馬抹茶小鎮、世界硒茶小鎮等茶葉特色小鎮。
如今的恩施,品玉露、喝利川紅、唱茶歌、作茶詩、鬥茶藝等文化形式精彩紛呈,由土家烤茶演變而來的圍爐煮茶備受遊客喜愛。
硒茶俏銷國內外
恩施州位于武陵山腹地,地處北緯30°“黃金産茶帶”,森林覆蓋率達70.14%,綠水青山賦予恩施茶“底氣”;恩施是“世界硒都”,全州96%土壤含硒、59%土壤富硒,出産茶葉天然富含有機硒,讓茶葉極富“靈氣”。
如何讓集“底氣”“靈氣”于一身的小小茶葉“人氣”滿滿?這是擺在恩施州委、州政府和83萬茶農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3月15日,恩施州委書記胡超文到恩施市屯堡鄉調研茶葉基地管護和茶産業發展情況時表示,各級部門和企業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産品創新、營銷創新,推動生産、加工、銷售各環節提質增效,做強茶葉企業,提升茶葉品質,延伸茶産業鏈,積極開拓市場,打造硒茶産業創新高地、質量高地、開放高地。
近年來,恩施州將茶産業作爲綠色生態産業、特色優勢産業、脫貧主導産業,大力支持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紅等做大做強。同時,圍繞打造“中國茶谷”目標,堅持“品牌引領、綠色發展”思路,持續推動全州茶産業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有机,是恩施州茶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恩施市花枝山生态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英告诉记者,“如今,按照全州统一的种植规范,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生产和品牌销售,茶叶提质增收,多方受益。”
“茶园只准施用有机堆肥、入园茶篓须标明序号、加工有机茶和普通茶机器分开……”利川市忠路镇打造的“生耕甘露”茶园获得世界有机農業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负责人谢文英说,该茶园出产的“生耕甘露”等产品成为有机茶界的新宠,俏销国内外。
從無人問津到成爲國事活動茶敘用茶,恩施硒茶一路走來確屬不易。“好品種是産業的基礎。”州農科院副院長張強見證了一代代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更新換代茶樹品種、種植模式,提升茶葉品質。
“我們在恩施圍爐煮茶,歡迎你來品嘗。”各級領導幹部帶頭推介或直播“帶貨”,拓展國內大市場。同時,越來越多恩施茶企相繼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投資布局,成爲中國茶葉進軍國際市場的生力軍。
截至目前,恩施州幹毛茶年總産量13萬噸,建成茶葉全域綠色化示範鄉鎮22個、示範村131個,茶葉加工規上企業96家,茶葉種植收入占茶農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一半。全州茶葉出口量和貨值分別從2018年的3682.7噸、6960.8萬元增至2022年的20723.7噸、32967.9萬元,占了全省一半。
科技賦能強産業
“推進茶産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2022年,第三十屆中國茶業科技年會在恩施州舉辦,恩施州委副書記、州長夏錫璠的闡述,引起與會專家強烈共鳴。
种子是農業的“芯片”。恩施茶叫响世界的背后,离不开良种繁育。1988年,两株早芽茶树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茶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恩T1号”“恩T2号”。几经繁育、试验、观察,“恩T1号”被选育为如今闻名天下的“玉露1号”,成为加工制作“恩施玉露”的专属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完成国家茶树新品种登记工作。
同时,州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华中農業大学等科研院校,从品种选育、繁育推广、种植、管护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研发,大幅提升茶叶的抗病、抗虫、抗高温、抗冻害等能力,成功选育出“鄂茶10号”“鄂茶14号”“玉露1号”3个省级评审品种。2022年3月初,“玉露1号”获得農業农村部品种登记并授权,可在全国适宜种植区域推广。
近年来,为深化“绿色”标签,恩施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茶产业全域绿色化战略,强化全国有机農業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湖北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率85%,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州农科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建茶园“一年交园子”投产目标,确保茶树成活率达95%,有效缩短了茶园投产年限。
在全國率先實現茶樹無性系良種工廠化快繁育苗、推廣“內環式”茶園種植模式、制定全州茶葉産品質量標准和生産技術規程、推進加工清潔化……科技賦能,茶葉身價翻倍。2017年至2022年,恩施州茶葉鮮葉均價從10.2元/公斤增長爲22元/公斤,增幅115.69%;茶農收入從26.24億元增長爲60億元,增幅128.66%。
科技赋能,富了茶农强了产业。小小茶叶,实现了由“绿”转“金”的蝶变。(记者 董庆森 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