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農業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農業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農業农村在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有效路径。
现代化是一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从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看,其现代化多是一种“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農業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在我国,由于国情农情有别,历史条件不同,现代化呈现一种“并联式”发展过程。虽然是并联、相对同步,但发展速率和成效并不均衡。“四化”之中,農業农村是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最有后劲和潜力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和普及,下一步的投资空间有限,但在广袤农村地区,还有不少需要填补空白或提质提标的地方,特别是以往的历史欠账亟须补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建设農業强国的步伐加快,農業农村这片“蓝海”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有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将释放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農業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十分巨大,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的重要动力。
我國是農民大國,讓數億農民整體邁入現代化無疑是一個震古爍今的壯舉,能夠釋放巨大的創造動能和消費潛能。有專家曾算過一筆賬,眼下還有2.6億農民處在“一腳在城,一腳在鄉”的城鎮化大門口,如果把這部分人轉換成城鎮戶口,即使工資沒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費。還有專家測算,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和拉動消費相比,中國農民身上所蘊藏的無比豐厚、源遠流長的首創精神,更加令人贊歎。在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廣大農民還將貢獻出更多智慧、釋放出更大的創造動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農業大国向農業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三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我们必须牢牢坚持農業农村优先发展,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農業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畅通工农城乡循环,积极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場,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纵深。如此,我们的现代化之路才能走得又稳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