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哈尼梯田保護,守住千年活態遺産。
“恪守哈尼梯田保護利用職責,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堅決扛起保護哈尼梯田的曆史責任,弘揚‘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元陽精神,立責于心,不做守護哈尼梯田的旁觀者,扛責于肩,只做守護哈尼梯田的主人翁,全力以赴守護好世界文化遺産哈尼梯田。”這是2022年6月22日,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元陽縣召開的大抓哈尼梯田保護利用誓師大會上,百名領導幹部立下的軍令狀。大家表示,要堅決扛起保護世界文化遺産哈尼梯田的政治責任、曆史責任,守護好千年哈尼梯田活態遺産。
元陽縣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爲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不斷擦亮“世界文化遺産、千年哈尼梯田”靓麗名片。申遺以來,元陽縣各級各部門堅決擔負起保護世界文化遺産哈尼梯田的曆史使命,主動履行保護職責,積極探索哈尼梯田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在健全保護管理體系、提升保護管理水平、推進保護利用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申遺成功10年來,在哈尼梯田核心區(含緩沖區)累計投入28.16億元,大力實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工程,遺産區植被和森林覆蓋率分別達67%和49.6%,先後恢複老虎嘴、螺蛳田片區等水改旱梯田3433畝,生態環境恢複成效顯著。全縣不斷加大對傳統民居和村落的保護力度,改造傳統村落64個、挂牌保護傳統民居1603戶、累計修繕保護遺産區民居4500余幢,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特色與鄉愁。
大力推广实施“稻鱼鸭”綜合种养示范4.52万亩,持续投入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7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积可达6670亩,解决了遗产区水田灌溉及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哈尼梯田水资源永续利用得到全面保障。
加快梯田文化与旅遊融合发展,将哈尼梯田成功打造为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态环境更美、文化特色更明、服务品质更优、綜合效益更好、市場竞争力更强的世界级旅遊目的地,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通過“數字梯田”賦能哈尼梯田保護利用。投資1000萬元建成元陽縣數字哈尼梯田項目(遺産區數字監管平台),采取數字化手段監測哈尼梯田,強化哈尼梯田保護利用。
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先后荣获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農業文化遗产、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遊景区、天然氧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殊荣,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仅2023年春节期间,元阳县就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66%;实现旅遊总收入19692.86万元,同比增长377.11%,恢复到2019年的210.53%。
“保護好哈尼梯田,就是守住了元陽人民的根,護住了元陽經濟發展的命脈。”元陽縣委書記張喆說。
下一步,元阳县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助推可持续发展。按照梯田保护与粮食安全、群众增收并重和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哈尼梯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扛牢扛实大抓哈尼梯田保护责任,全面提升遗产区生态环境和景区品位,打造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旅遊发展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