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的實施,使甯夏樹起一批標准化帶動特色農産品産業發展的典型
中甯枸杞、鹽池灘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西吉馬鈴薯……這些甯夏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很多人固有印象裏的甯夏“土特産”。然而近年來,在這些特色農産品包裝上,都增加了一個綠色標志——地理標志。

这是特色农产品的其中一张“身份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即产自特定区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国家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农产品。根据農業农村部质量安全监管司每年的通报结果,宁夏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已连续3年位列全国考核前3名,均属优秀等次。
2019年農業农村部正式开启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后,宁夏先后实施28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宁夏获得農業农村部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有60个。
借助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宁夏不仅打造出一批農業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市場认可度、产品知名度较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还树立起一批标准化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
在全區60個地理標志農産品中,“甯夏菜心”是兩個甯夏全域地理標志農産品之一。因甯夏獨特的氣候和土壤結構,甯夏菜心不僅纖維少、甜度高,且因莖稈粗壯、葉片肥厚,口感也格外爽滑脆嫩。這些年,甯夏菜心逐漸躍升爲甯夏“走出去”的“C”位蔬菜,成爲港澳市場、華南市場高品質蔬菜的代表,並被納入國家農産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名單。
早在2019年,宁夏悦丰生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获批使用“宁夏菜心”农产品地理标志。“我们的‘宁夏菜心’主要销往国内一二线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左右。”宁夏悦丰生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夏菜心”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期限是5年,这些年因为拥有地理标志,“宁夏菜心”受到越来越多高端客户的认可和喜爱,也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我们这几年一直通过认证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绿色食品迭代更新等方式,不断提升‘宁夏菜心’品控。”该负责人说。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精心做好“土特産”大文章,加快實現由“原字號”向“精字號”轉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由“名氣高”向“收益高”轉變,讓更多“甯字號”走向國內外市場。
对于宁夏而言,如何去管好和用好现有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宁夏農業农村部门给出了具体答案。近年来,我区对60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率先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良好農業为主要抓手,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宁夏菜心、盐池滩羊、银川鲤鱼等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产品开展全产业链标准化创建。
自從被納入國家農産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名單後,“中甯枸杞”,這個“老字號”也開始品牌塑造之路。除了制定發布《中甯枸杞地理標志管理及包裝物使用辦法》,並完成全國名特優農産品目錄、國家地理標志産品保護示範區申報外,我區還對95家“中甯枸杞”商標准用戶在國家知識産權總局進行了地理標志使用備案。目前,“中甯枸杞”品牌價值達191.88億元,位列全國100個“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産品第12位。
隨著我區堅持實施達標合格證制度,並推動身份標志化,目前全區地理標志農産品已實現“三個一百”,即:全區地理標志農産品保護工程産品合格證使用覆蓋率100%,上市産品標志使用率100%,地理標志農産品合法使用主體100%納入自治區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信用體系系統。
“我们同时编印了11册宁夏枸杞、牛奶、肉牛、滩羊等《宁夏现代農業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和宁夏菜心、银川鲤鱼等《宁夏地理标志农产品团体标准体系》,指导全区相关企业按标生产。”自治区農業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人介绍,我区还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致力进一步提升“宁字号”的品牌价值和产业链价值。“像中宁枸杞有专门的枸杞博物馆,盐池滩羊、盐池黄花菜、灵武长枣等特色农产品则通过编印出版《中国·盐池滩羊文化大观》《盐池黄花地标故事》《灵武长枣文化观览》等书籍,全方位塑造起品牌效应。”
“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農業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和影响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自治区農業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重点培育6个自治区级核心大品牌、2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00个企业品牌、100个产品品牌的同时,我区还将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和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持续挖掘全区“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记者 张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