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土豆的“逆襲”,見證了品牌與科技的力量。
每斤1.5元,这是眼下土豆的市場行情。如果将其加工成酥脆薄饼,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它能实现每斤42元的价值跃升。一顆土豆的“逆襲”,見證了品牌與科技的力量。
這顆土豆出自山東棗莊下轄的滕州市。早在2000年,滕州就是國家部委認定的“中國馬鈴薯之鄉”。
但這顆土豆並不普通。酥脆薄餅的生産者用了4年時間,將國內所有産區的土豆進行了對比,經過300余次品種和配方的實驗後,最終確定了滕州土豆。
滕州土豆有何過人之處?
一是其水分比其他産區要高,符合工藝要求;二是其標准化種植程度高,每顆土豆圓溜溜的,長得幾乎一模一樣,這樣方便機器削皮。
要實現這兩點,並不容易。
初春時節,滕州種植戶趁墒搶時,47萬畝春季土豆陸續進入播種期。得益于持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理念,這裏逐漸發展成爲全國最大的二季作土豆主産區。
由于近幾年行情好,種植大戶劉恒濤將流轉的兩千畝土地全部種植土豆。開壟、覆膜、澆水,機械化作業一氣呵成。爲響應國家“減化肥、減農藥”號召,他引入了“全營養分餐式施肥”方法,注重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有益微生物、中微量元素,將原來的“一炮轟”施肥方法改變爲“中後期分次沖肥”,真正達到植株“按需供應”,改善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實現生産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
劉恒濤是滕州市瑞宏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模式,馬鈴薯的品質更好了,産量每畝地增加500斤左右,但化肥使用量每畝地減少了150斤,農藥減量了30%。”
在滕州,種土豆有講究。
当地专门颁布了土豆种植标准,通过物联网设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控制大棚温度和湿度;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种出了一模一样的土豆;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農業物联网深度融合,进行农情信息检测、病虫害检测和预警,灾害分析和产量预测。这些新技术被当地农技部门直接送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使得滕州土豆在稳产高产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获得了品牌商的青睐。
在邁過農産品標准化和規模化種植這道門檻後,滕州人將土豆玩出了更多新花樣。
在上海的大超市,在河南零售業巨頭“胖東來”,滕州土豆變成了“小盒裝”,身價翻番。
通過開發預制菜新市場,滕州土豆被切成絲,一斤賣到5元;通過和全國排名前三的團餐配送企業上海麥金地合作,投資建設中央廚房,滕州土豆實現了産業化加工,智能化配送。
現在,連內蒙古的大土豆都拉到滕州集散,這裏也逐步發展成爲全國春季土豆良種集散中心、物流倉儲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産銷信息彙集中心。
記者采訪時,滕州當地村民們正在給銷往韓國的小土豆育苗。這樣的小土豆在韓國主要做燒烤用。
青島海關資料顯示,滕州土豆遠銷俄羅斯、東南亞、中東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鮮薯出口量占全國鮮薯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在滕州,各色土豆爭奇鬥豔,總有你想要的。因爲除了鮮食土豆,這裏還有適合深加工的土豆。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獨具特色的土豆鏈條經濟,推進土豆精深加工和主糧化食品開發,各個土豆深加工企業你追我趕,比拼著實力。
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中央交給山東的任務;山東也將“紮實推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顆土豆的逆襲成爲“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産業”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