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縣從銷儲運保等方面提供鏈條式服務,有效破解了愁運輸、愁銷路、愁保鮮困境
葡萄是浙江省浦江县的農業第一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近7万亩,拥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60家、种植户1万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口10万余人。
然而,由于葡萄皮薄易破,保鮮儲藏和冷鏈運輸的難題始終困擾著當地,不僅影響著葡萄貨架期,還不利于市場打造與品牌建設。
如何降低損耗和流通成本?如何才能更好銜接小農戶和大市場?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近年来,浦江邮政管理局、農業农村局、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户代表等多方通过组建葡萄共富联盟,广泛开展葡萄产、运、储、销全链条管理调研,分析存在的销路、运输、保鲜等方面问题,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攻坚合力,从销、储、运、保等多方位提供链条式服务,有效破解了以往愁运输、愁销路、愁保鲜等多愁困境。

流通更快葡萄“搶鮮”登市場
城市居民如何才能吃到新鮮又實惠的生鮮農産品?實現運輸環節降費提速是主要可行思路。爲解決葡萄運輸費用貴、用時久的難題,浦江郵政管理局聯合縣供銷社合作建成葡萄智慧物流中心。由此,浦江葡萄寄遞實現了由“散”到“集”的轉變。
集中管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全縣葡萄種植示範基地、主要種植專業區布設20余個攬收點,組織10余輛專趟攬收車每日攬收兩個頻次,把散裝葡萄集中在配備冷凍庫、保鮮庫以及有6000件/小時處理能力的分揀設備,有7000箱/天的包裝設備的葡萄智慧物流中心集中處理。經過資源統籌後,每件寄遞費用能下降10元左右,每年能節省400余萬元,保鮮期短、郵寄成本高的葡萄銷售瓶頸從此迎刃而解。
作为现代農業发展的必要环节,发展冷链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浦江通过配备冷链配送车辆、冷冻库、保险库,形成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打通对国内主要节点城市的冷链物流通道。通过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如今葡萄冷链运输率达到98%,流通环节葡萄腐损率大大下降,让优质葡萄远销全国。
2022年,浦江全縣葡萄産業産值近14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葡萄寄遞量達30萬件,銷售單價從2021年的5-6元/斤提升到2022年的7-8元/斤,同比增長33%以上,畝均增收約9000元。葡萄寄遞時效從原“次日達”提高到“當日達”,破損率從6%下降到1%,包裝成本下降50%。
銷路更廣葡萄從此不愁賣
這兩年,葡萄種植大戶鄭戰寶發覺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我有6年種植經驗,53畝地,以前種葡萄是靠天吃飯,現在有郵政保姆式的服務,農場的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長更加穩定了。”
鄭戰寶坦言,之前銷售葡萄主要靠收購商,自從入駐郵政分銷系統後,依托郵政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和運輸專線,農場經營戶的産品就會在郵政全網進行銷售。去除多個中間商賺差價後,收購價自然也提高了許多。“2021年總收入可以達到100萬元左右,2022年的收入最起碼要到150萬元。”鄭戰寶興奮地說。
鄭戰寶的底氣來自背後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浦江郵政通過精准對接特色基地,組織走訪全縣重點葡萄種植大戶、種植基地和專業合作社了解果農需求情況,發揮寄遞渠道資源優勢,與新媒體、直播帶貨以及電商平台合作開展“電商助農活動”,協助引進一批專業葡萄電商,打造基于寄遞、延伸至産銷兩端的一站式方案。
同時,依托順豐“大當家”、郵政“郵樂網、郵樂小店、極速鮮”商城等寄遞企業自有電商平台,推出萬人拼團、萬單項目實行“集訂分送”銷售,打造“線上銷售+線下寄遞”的服務模式,有效擴大銷售半徑,實現“全國買、全國賣”銷售互通。
物流更暢搭建寄遞“高速路”
一大早,葡萄種植戶孫有成便運著一車葡萄來到浦江縣黃都村郵政攬收點。在他出發之前,在外地的兒子早已在葡萄智慧寄遞平台上填好郵寄資料,葡萄剛卸下便可打單寄出。“兒子一直在外地,我們年紀大了不懂上網,現在有了這個平台,我負責采摘,兒子負責銷售,這下葡萄更不愁賣了。”孫有成笑著說。
浦江郵政管理局局長于春城告訴記者,建設葡萄智慧寄遞平台的初衷主要是爲加強采運信息化管理,以葡萄銷售做到“早上采摘、晚上上桌”爲目標,打造集訂單導入、系統下單、産品攬收、冷鏈直運、落地配送的全鏈條可追溯全流程服務,爲浦江葡萄産、供、銷一體化搭建了“智慧寄遞”橋梁。
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顺畅的前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葡萄送达客户手中,浦江县同样在强化物流基础网络建设上下足功夫。围绕“两中心一站点”的工作思路,建设高效便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如今,浦江已建成县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快递共配中心12个、行政村物流服务点227个,实现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快递车辆直接开到农户家门口,实现无缝对接运输网络,让农户种了不愁销,销了更不愁运。(楼聪聪 记者 丁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