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嶽西縣已成爲安徽省主要茶樹良種繁育基地之一,年出圃茶苗7000萬株
冬日暖陽下,走進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店前鎮的一處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只見“烏牛早”茶苗綠油油,“黃金芽”茶苗漸泛黃,青黃相接的色塊給大別山增添了幾抹亮色。
春節期間雖不是茶葉旺季,但該基地負責人汪衛生依然每天忙碌著。“200多畝的基地有十幾種茶苗,正月初六就要開始發貨。”他說。
過去,店前鎮傳統産業以種植茶葉和水稻爲主,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2004年,汪衛生身爲店前鎮楊勝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7名返鄉青年嘗試培育茶苗。經過幾年的摸索,2009年,嶽西縣穩生茶苗合作社成立,吸引大批村民成爲社員,抱團發展。
“現在,一年能賣出3000萬株茶苗,産值約300萬元。”汪衛生說,土地按每畝800元的價格進行流轉,茶苗銷往河南、湖北、江蘇等地,也解決了當地近百人就業。

冬日暖阳下,青黄相接的茶苗圃给大别山增添了几抹亮色。 朱森森摄
目前,嶽西縣已成爲安徽省主要茶樹良種繁育基地之一,店前、冶溪、菖蒲、中關、和平等鄉鎮共建有茶樹良種苗圃500余畝,年出圃茶苗7000萬株。
岳西县農業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说,岳西县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盖率达77.33%,自古以来都是茶叶重点生产区域,该县罗源场茶叶市場系宋代全国13个茶叶交易市場之一。
悠久的産茶曆史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品質優良的“嶽西翠蘭”茶。該茶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香氣清高持久。經開水沖泡後,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濃鮮爽,葉底嫩綠明亮。
每年春天,该县19.87万亩茶园开始吐出新芽,迎来开采季。截至2022年底,该县茶叶产量6850吨,一产产值9.15亿元,綜合产值达27.41亿元。“岳西翠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品牌价值达23.1亿元。
嶽西縣冶溪鎮大山村地處大山深處,曾經交通不便,春茶無法運出大山。夏秋時節,村民辛苦采摘的鮮茶草,因沒有茶廠,只能送到鄰省湖北去加工。2017年,大山村靠著扶貧資金和光伏電站收益,建了茶廠,做起茶葉深加工。
“以前,春茶季一過就沒事做了,現在夏天反而成了農忙的時候。”大山村村民黃光明說,一個夏秋季下來,自己家10多畝的茶園就能采摘近3萬斤的鮮茶草,收入有3萬元。
菖蒲鎮是嶽西茶葉大鎮,爲了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延伸茶葉産業鏈,2014年,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創辦嶽西縣徽宏茶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紅茶加工及出口銷售,年可加工紅茶300噸。2022年,菖蒲鎮出口紅茶28噸,創彙155.4萬美元。
如今,嶽西不少地方紛紛開發夏秋茶生産,增加茶農收入。“茶葉不僅走出大山,還賣到海外,歐洲、非洲、東南亞地區都有。”徐衛兵說,夏秋茶利用面積進一步擴大,正在試制生産黃大茶、伽馬茶等。
近年來,嶽西縣把做優做大做強茶産業作爲實現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從布局優化、加工升級、品牌建設、市場開拓、茶文旅融合等方面精准發力,茶産業已成爲該縣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第一産業。
徐卫兵说,下一步,岳西将强化茶叶品种品类创新,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根据国内外不同区域消费群体的饮茶口味和需求,合理布局茶叶品种,优化茶类结构,国外高端出口茶以欧盟为主,在国内加快“南茶北进”步伐,逐步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储玮玮 朱森森王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