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樂:77萬畝高標准農田端牢“飯碗”
(日期:2022/12/12 20:55:57)
浏覽人數:94 |
|
![]() |

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 99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34 79万亩。
初冬時節,氣溫驟降。當清晨的陽光灑向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古鎮毛城村高標准農田建設施工現場時,這裏早已熱潮湧動,“轟隆隆”的器械聲響徹田間,施工隊伍緊鑼密鼓作業…… 南古鎮毛城村是典型的北方山村。這裏田地隨著地勢起伏,高低不平;土壤顔色偏黃,肥力不足,算不上種田的好地方。加上越來越多青壯年外出務工,這片本就不算肥沃的土地,越發貧瘠。 “全村有3500多亩耕地和730多人口,人均耕地既少又碎,过去農業效益一直不高。”对耕地的问题,毛城村党支部书记毛华焦急不已。 能不能把整村的土地流轉到一起,讓大戶來種?2020年,村裏也嘗試著引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由于地塊小,村裏的土地流轉也只是“小打小鬧”。 如何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農業綜合生产能力,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成了摆在毛城村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毛城村抓住全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将无人问津的3500亩土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農業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後,生産成本降低了,土地的糧食産量提高了,經濟收入也越來越好,群衆的生活也越走越有奔頭。”毛城村黨支部書記毛華表示,整理以後,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項目,實現了省工、省肥、節水、高産、高效和優質的目的,勞動效率提高10倍,節水70%,節肥20%。 今年率先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的三堡鎮三堡村,在高標准農田建設完成之時,驚喜地發現,全村耕地由2000畝增加到2160畝。這新增的160畝耕地全部歸村集體所有,按照“村集體資産+經營主體+收益”的模式量化入股,讓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了保障。 “今年,三堡村將新增耕地以每畝650元的價格流轉給縣種植公司,僅此一項,收入就在近10萬元,這還不算我們的群衆在這裏務工的收入。”村黨支部書記牛得文說,通過水肥一體化,畝節水量300至330立方米,節水率達70%以上。 今年,三堡村的小田改爲連片大田,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原來需要人工耕種的田塊,每畝機械化作業只要80元,施藥、除草費用從120元降至60元,運輸費用也從50元降爲30元。通過水肥一體化,灌溉費用也由原來大水漫灌的180元,降低現如今滴灌的100元。 現如今,在甘肅祁連牧歌實業有限公司流轉打造的三堡村青儲玉米種植示範基地,成片的高標准農田整齊劃一,阡陌縱橫,一條條溝渠縱橫交錯,場面蔚爲壯觀。依托良好的土地條件及水肥一體化循環系統,三堡村已經成爲全縣糧改飼項目種植示範基地之一。 “2022年,民乐县统筹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74亿元,按照‘统一设计,分期实施,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原则,完成10个镇36个行政村10.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各类新型農業经营主体334家,实现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宜机化的農業生产格局,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民乐县農業农村局副局长赵之伟介绍说。 近年来,民乐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之举,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農業綜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行“一户一块田、一村一块地、一企一基地” 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选址,对水、田、林、路进行綜合治理并严格抓好项目设计、施工、验收三大环节的控制,实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为民乐现代農業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99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34.79万亩。 |
中国农网 王晓泾 陈思宏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