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传承制茶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2/12/12 20:43:13)
浏覽人數:86 |
|
![]() |

恩施州推動茶旅融合,用“一片葉子”帶動了80多萬茶農增收。
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湖北恩施州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藝與國內41項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一起,用一片樹葉的中國呈現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國智慧。 正是通過傳承傳統制茶技藝,湖北省恩施州推動茶旅融合,用“一片葉子”帶動了80多萬茶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得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之時,國家級非遺項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文旗,正在恩施玉露的原産地——恩施市芭蕉侗族鄉恩施玉露博物館工地上,“明年春茶上市的時候,我們博物館也開門迎客了,從采茶到喝茶,博物館是一個可視化、互動界面,遊客可以全身心、全感官地體驗恩施玉露文化之旅。”張文旗對記者說。 近年來,恩施市積極開展恩施玉露制作技藝保護傳承工作,先後建成“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展示基地6個,投資3000余萬元的恩施玉露博物館即將竣工,爲“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也想借助這次申遺成功的契機,讓更多人認識恩施玉露,恩施玉露非遺技藝應世代傳承、不斷發展,始終堅持原産地傳統工藝制茶,打造一個高標准、高品質、高價值的世界範圍內的高端綠茶品牌,讓更多人愛上喝茶,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茶文化。”張文旗說。恩施玉露是中國蒸青、針形綠茶的典型代表。其幹茶外形緊細挺直、形似松針,源自唐代的蒸青工藝賦予了她與衆不同的品質特征:湯色青綠、葉底嫩綠、滋味鮮爽、回甘持久。恩施玉露傳統制作技藝包含蒸、搧、抖、揉、鏟、整六大核心技術和摟、端、搓、紮四大手法。 湖北省恩施州委副書記、州長夏錫璠表示,今後幾年,恩施州將堅持生態、科技、創新、文化並重,繼續傳承複興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努力將恩施州打造成爲全國高品質茶葉供應地,打造成爲以茶産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加速振興的樣本。 据了解,恩施州现有茶园种植面积180万亩,规模居湖北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和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围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21年干毛茶总产量13万吨,綜合产值200多亿元,占全州農業产值一半以上,成为具有较强綜合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
中国农网 何红卫 李丽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