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城賣地收入降至1.87萬億元
(日期:2022/12/2 17:08:32)
浏覽人數:502 |
|
![]() |
在今年前幾輪供地中,多城土拍市場表現較爲冷淡,增加供地批次,可以分散土地供應集中度,減輕房企拿地壓力,提高地塊成交率。
臨近年底,“第二支箭”、“金融16條”、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等房地産利好政策頻出,多地正抓住時機加速推地,吸引房企參與競拍,以期借該窗口期搶收。 11月23日,沈陽市自然資源局渾南分局組織挂牌交易五宗地塊;11月22日,常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網上挂牌方式公開出讓4(幅)地塊,總起價27.87億元;11月21日,南京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15宗地塊挂牌,總起始價爲56.3億元;11月18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本年度第五批次“兩集中”土地出讓公告,共推出各類用地19宗,起始價總額約爲116.24億元…… “每個城市都有年度供地計劃,爲盡量提高完成率,年末供地會較爲積極。”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1月份以來,雖然房地産行業利好政策頻出,但預計傳導至投資端尚需要時間,所以暫時對土地市場影響不大,短時間內會繼續保持低位運行,底價成交仍將是土地市場主流。 对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今年前幾輪供地中,多城土拍市場表現較爲冷淡,增加供地批次,可以分散土地供應集中度,減輕房企拿地壓力,提高地塊成交率。” 賣地收入有所降低 2022年的土地市場總體處于相對低位狀態,賣地收入規模較去年有所降低,平均溢價率亦較低,因此也成爲有實力房企“備貨”的窗口期。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年內全國40個重點城市賣地收入1.87萬億元,而去年1月份至11月份爲2.73萬億元。 “從重點城市的房企拿地情況來看,央企、國企、地方平台以及優質民營房企是拿地主力軍。”陳霄表示,華潤置地、中海地産、保利發展、龍湖集團等全國性大型房企仍然在拿地中處于領先地位。 從多家第三方統計機構數據來看,以新增貨值TOP100房企爲指標樣本,今年前10個月,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海地産、濱江集團、招商蛇口、萬科以及綠城中國新增貨值均超過了千億元。總體來看,新增貨值長期集中于銷售TOP20的房企中,剩余80家房企新增貨值僅占25%。 “我們的投資拓展部已經縮編裁員,全年都沒有定投資拿地目標和相關支出計劃,全公司的重點都聚焦在銷售存貨和保證交付上。”某民營房企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從公司過去儲備的土地規模來看,目前仍能滿足未來兩三年的供貨,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管理層傾向于保守經營。 行业内也有新现象值得关注。“现在我们公司重点投资项目是代建业务,这是轻资产业务,虽然利润不高,但胜在‘旱涝保收’。” 另有房企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称。 多地加大土地供應規模 事實上,爲了抓住年底最後一波政策窗口期,多地正全力開啓加速供地模式,以期提升土地市場熱度。 11月25日10時,佛山市禅城區石灣裏水季華廠4萬平方米宅地將于網上競拍,起始價爲12.99億元;11月22日消息,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挂牌鍾樓區1宗商住地,起始價19.11億元;11月21日,南通啓東市挂牌4宗商品住宅地塊,總起價25.3億元…… 除了這些無需集中供地的城市外,在22個重點城市中,已有多城啓動年內第五批集中供地,以期完成2022年賣地收入指標。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京、蘇州、無錫、武漢等4個城市已經發布了第五批集中供地信息。而11月22日,北京昌平區城投未來科學城集團在其公衆號發布了供地預告,意味著北京即將迎來今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 “因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讓金繳清周期延長至1個月以上,部分城市甚至允許至土拍後的6個月內,所以今年投資預算不足的房企,在年末供地中亦有一定的參拍能力。”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如是稱。 而對于接下來土地市場的走勢,業內廣泛關注的是,11月份以來,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持續發力,利好民營房企融資的政策接連出台,對于提升土地市場活躍度是否有所助力? “這對提振房地産市場信心以及緩解房企資金壓力有著重要意義。”陳霄表示,對土地市場而言,房企融資環境得到改善後,若資金面相對充裕,會間接提升拿地積極性。不過,房企資金面獲得全面改善仍需要一定時間,預計短期內地方土地市場或難有較大突破和改善。 “支持房企融資,主要是緩解當前債務壓力,防止風險擴大。”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表示,其最要緊的是解決“生存”問題而不是發展,拿地是“發展”問題,只有銷售回暖,民營房企融資恢複通暢,其流動性緊張明顯緩解,民營房企才會提高拿地意願。 對此,張凱表示,預計年末所供土地將以底價成交爲主,央企、國企拿地更加積極。
|
证券日报 王丽新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