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成速凍食品企業營收增長新引擎?
近年來,隨著預制菜賽道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跑步入場,積極擴産,並將其視爲業績增長新引擎。
最近,安井食品、千味央廚、海欣食品等幾家速凍制品公司相繼發布了三季報,我們發現,預制菜業務成爲大家業績增長的共同亮點。
千味央廚表示,預制菜是2022年公司重點關注的業務,上半年預制菜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23%;海欣食品透露,今年上半年速凍菜肴制品同比增長了1216.01%,且三季度速凍菜肴制品依然是增速最快的業務。
作爲業內頭部品牌,安井食品的業績也是一路高歌。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營業收入81.5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3.78%,淨利潤6.89億元,同比增長39.62%。企業表示,重點布局的預制菜肴板塊業務發展迅速,第二增長曲線初見成效。

衆多速凍食品企業爲何紮堆入局預制菜呢?
其實,經過多年的整合發展,傳統的速凍制品行業已經逐漸開始暴露出同質化程度高、産品單一、業務增長不足等問題,難以應對當前消費習慣升級、産品不斷叠代細分的市場現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成爲當務之急。
從當前預制菜的市場規模以及各品牌的布局情況來看,預制菜業務確實能爲速凍企業帶來多元化發展並有效帶動業績增長。
此外,速凍食品企業開拓預制菜業務也有其先天的優勢。
首先,是擁有完備的冷鏈系統,能夠更好的還原菜品風味口感。其次,是有獨立的研發生産團隊,可以快速更新産品線。再者,是在行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無需從零開始積累流量。
以安井食品爲例,其在預制菜領域就實行了“三劍合璧”的運營戰略,“三劍”分別是指凍品先生、安井小廚、新宏業和新柳伍。
2021年,安井食品開始實施“安井”+“凍品先生”雙品牌戰略,成立“安井小廚”預制菜事業部,並投資建設預制菜生産基地。依托整合上遊供應鏈發展模式,深化渠道建設,通過公司自有品牌和創新模式實現B、C端兼顧。
另外,安井食品還通過投資的方式在産業鏈上遊布局,並購整合新宏業和新柳伍,努力提升小龍蝦領域競爭優勢,強化在淡水魚糜原料方面的供應保障,穩固其在水産預制菜肴行業的地位。
在營銷方面,安井食品邀請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作爲健康大使,利用明星效應快速提升了其預制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前,安井食品的預制菜業務營收貢獻已經躍升至第二位,僅次于魚糜制品。

最近幾年,我國的預制菜市場闊步發展,門派林立、品牌衆多。除了速凍食品企業,還有很多專業預制菜企業、下遊餐企、生鮮電商,以及上遊的農牧水産企業等爭相布局。
比如,以味知香、好得睐等爲首的專業預制菜企業,就憑借其完善的工廠、成熟的品牌和穩定的銷售渠道,在區域市場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以雙彙、龍大等爲代表的農牧派,則精耕上遊原材料、供應鏈、自動化規模能力和研發能力。
此外,珍味小梅園、麥子媽、叮叮懶人菜、本味鮮物等新銳品牌也表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且相當擅長流量營銷和品牌造勢。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爲3459億元,今年預計突破4000億元。截至目前,我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已超過6萬家,且數據還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不過,蓬勃態勢的表象之下,也存在不少問題。
當前,整個預制菜市場仍處于較爲原始的階段,行業內尚未跑出一家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獨角獸企業,行業頭部效暫未形成,整個市場還是呈現出區域性、高分散的狀態。
而且,一衆餐飲企業和生鮮電商巨頭的跨界入局,也讓預制菜行業的內卷情況愈演愈烈。
另外,預制菜雖然有宏觀紅利,但目前仍有部分消費者對其存在抵觸心理,企業還需要時間去培育市場,利用口味、食品安全、性價比以及品牌認知等占領消費者心智,讓其建立主動式消費。
目前來看,隨著多個地方標准和團體標准的出台,預制菜行業的准入門檻也不斷提高。可以預見,未來預制菜行業的競爭重點或將更加側重于食品安全、産品創新、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能力等方面,整個行業也將步入規範發展的軌道。
可以說,中國預制菜産業正當盛年,未來可期。至于接下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