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卖的网红盐 智商税还是有奇效
(日期:2022/9/28 22:45:02)
浏覽人數:109 |
|
![]() |

審慎看待華麗外衣下的“網紅鹽”,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近段時間來,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網紅”進口鹽,在電商平台十分火爆。盡管價格是普通食鹽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鹜。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廣大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審慎看待“華麗外衣”下的“網紅鹽”等網紅商品,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一瓶200克研磨版的喜馬拉雅純天然岩鹽售價爲58元,454克包裝的法國灰鹽標價108元,一瓶113克的美國夏威夷黑鹽標價148元……價格是普通食鹽的50倍左右。最有名的法國鹽之花,網上的售價在每克0.5元~1.5元之間,也就是普通食鹽的70倍~200倍。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網紅”進口鹽,在電商平台十分火爆。這些“網紅鹽”均以“天然”“特定原産地”“含有特殊礦物質”等爲“賣點”,號稱可補鈣補鋅“營養更均衡”,天花亂墜的廣告宣傳令其身價倍增。 這些“網紅鹽”是真有奇效,還是在收取消費者的“智商稅”?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在營銷時打擦邊球 “這些色彩瑰麗的‘網紅鹽’撒到食物上,令人賞心悅目。”重慶時尚人士吉峰這樣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角度來說,“網紅鹽”就像飲用水一樣,只要標注清晰明確,不存在虛假宣傳或者誘導、誤導消費者的情形,沒有危害食品安全,都應許可其存在,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或喜好自主選擇。 “相比于追求新奇的‘网红盐’,我们更应学会阅读食物的营养标签,注意减少钠的摄入,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庆体育局营养学博士李文建研究员说,应注意一些“网红盐”在營銷時打擦邊球。 記者發現,不少商家在銷售“網紅鹽”時,都會打出“天然有機認證”“富含礦物質”等標簽。“網紅鹽”打破了人們對鹽的認知,大都宣稱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甚至能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 以喜馬拉雅玫瑰鹽爲例,商家宣稱該鹽在兩億五千萬年前形成,純天然無汙染,含氯化鈉98%以上,包括鐵、鈣、鎂、鉀、鋅、矽、銅等80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鹽中之王。“就算這些都是真的,但很多微量元素人體並不需要,甚至對人體並無益處。”李文建說。 除了高大上的玫瑰鹽,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還有喜馬拉雅鹽調味品,1瓶價格在50元左右,號稱口味新組合,嚴選原料匠心搭配,輕松搞定各種中西美味。有橘子組合、檸檬組合等,一些包裝瓶配置有可調節的研磨器,有細、中、粗三種顆粒,號稱能現吃現磨,噱頭感十足。 “吃鹽補鈣”不靠譜 此外,還有商家聲稱喜馬拉雅玫瑰鹽比普通食用鹽更天然或更純淨。對此,重慶大坪醫院主任醫師李慶說,事實上,在當前的食品世界中,“天然”這個詞意義不大。 據了解,食用鹽主要包括海鹽、湖鹽、礦鹽,分別來自海水、天然鹵水、地下鹽礦床。所有食用鹽都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的。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只要純度達標,不同産地的鹽營養成分和價值沒有太大差別。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吃盐补钙”的说法更是有悖科学,自相矛盾。事实上,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反而会导致钙质流失。食盐含有钠离子,而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系的,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节。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因此,“吃鹽補鈣”不靠譜,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李慶認爲,鹽裏的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計(加入的強化劑除外),畢竟每天食鹽攝入量太低。按照《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准》,食鹽不允許添加除碘以外的營養強化劑。至于鈣、鐵等礦物質,通過吃鹽來攝入是不靠譜的。鹽只是調味品,不是保健品,不需要關注太多成分,只看“營養成分表”中的鈉、碘就足夠了。 事實上,重慶市消委會近日對重慶市面上流通的8個品牌、共計27組食用鹽樣品進行比較試驗,對比試驗主要針對食鹽樣品的理化指標、衛生指標、營養強化劑和主成分含量等20項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27組樣品均未測出鋅,有4組樣品測出有硒,有18組樣品測出有鐵,有23組樣品測出有鎂,有22組樣品測出有鈣。雖然硒、鐵、鎂和鈣這些微礦物質元素對人身十分有益,但從測試結果看,無論鹽的檔次與價格高低,其微量的礦物質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因此通過食鹽來補充礦物質元素作用微乎其微。 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爲補充礦物質元素而特意選擇微量營養強化鹽沒有必要,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口號。”重慶市消委會相關人員說,測試還揪出一家“挂羊頭賣狗肉”的食用鹽品牌,宣稱自家爲海藻加碘鹽,但實際是添加碘化鉀和海藻鮮味液,該品牌已經被約談處理。 “‘网红盐’不过是利用部分消费者好奇、尝鲜乃至迷信外国商品的心理,用模棱两可、华而不实、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推销产品,对其不可等闲视之。”重庆渝中区市場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载荣说,一方面,监管部门、平台要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约束、规范商家的不实宣传,严格查处违规营销行为;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审慎看待“华丽外衣”下的“网红盐”等网红商品,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李文建建議,監管部門既應強化監管,嚴查違規營銷、欺詐誘導等違法行爲,同時也要注重科普宣傳,讓更多人知曉“網紅鹽”與普通食鹽的功能並無二致,進而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讓人們明明白白地消費,不要掉入消費陷阱。
|
工人日報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