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列不鏽鋼地鐵車、單軌車、無人駕駛地鐵車……60余種城市軌道車佐證著中車長客不竭的創新驅動力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視察時指出,高鐵動車體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在“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也是“搶手貨”,是一張亮麗的名片。習近平總書記希望高鐵建設再接再厲、創新驅動,繼續領跑、勇攀高峰,帶動整個裝備制造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局面。
7年時間如白駒過隙,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卻始終回響在中車長客人的耳畔……
2022年7月30日,7時剛過,中車長客轉向架制造中心裏就傳來了機械焊接的聲音,成爲打破雙休日靜谧清晨的“變奏曲”。
“我們要攻克海內外多個項目任務,工期緊、車型多而雜,時間分秒必爭。”作爲中車長客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産線組機械手班班長,“大國工匠”謝元立和工人們在又一個“加班日”裏揮汗如雨……在中車長客,“謝元立們”在研制“一帶一路”搶手貨、擦亮裝備制造“金名片”的路上,行穩致遠,進而有爲。

滿足市場需求
以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
“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持續擦亮中國裝備制造‘金名片’。”7年來,中車長客高級技師李萬君帶領其團隊不斷創新進取,這一點,從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牆壁上貼滿的各類創新成果認證便可見一斑。
7年來,中車長客深層搭建技術資源體系,構建多個創新平台;深度掌控核心關鍵技術,在輪軌關系、碰撞吸能、振動噪音等關鍵技術研究上聚力攻堅,自主知識産權技術、産品不斷突破,先後研制了“複興號”系列動車組、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磁懸浮車等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産品,海外市場逐步擴大,使中車長客成爲中國裝備制造業閃耀全球的“金名片”。
7年來,中車長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開展軌道交通裝備科技創新。中車長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爲實現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我們科學構建産品平台,形成7大類産品線25個平台産品,以此爲依托研發系列産品。特別是在提升綠色智能制造能力方面,我們積極打造綠色智能産線。”在高速動車組領域,中車長客搭建時速160公裏、250公裏、350公裏不同速度等級、不同環境適應性的動車組産品平台,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複興號”系列動車組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高鐵品牌形象,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則充分體現了中國高鐵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性,成爲引領世界高鐵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首列不鏽鋼地鐵車、鋁合金輕軌車、單軌車、耐高寒地鐵車、無人駕駛地鐵車、低地板輕軌車、下一代地鐵……60余種城市軌道及磁懸浮車,也在佐證中車長客不竭的創新驅動力。
攻克技術難關
“中國智造”具備核心競爭力
7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車長客時,曾向總書記彙報“工藝文件一口清”的高鐵接線女工姚智慧,如今已成長爲質量巡檢員。
姚智慧告訴記者,接線工人每天要接200至300根線,確認十幾次後再由質檢員複核,直至萬無一失。她還向記者展示了一條綁著操作員實名標簽的特殊線束,據說,這個標簽將與線束永久卡在一起,直至列車退役。工人們練就了一身鐵打的本領,但想實現“中國智造”,還要勇于挺進自主研發的“無人區”。
目前,“複興號”的自主研發已攻克高速列車高適應、高可靠、高穩定、高舒適、低能耗、長壽命等重大難題,全面突破了高速列車牽引制動和網絡核心技術,創建了由行業、國家和國際三級標准組成的高速列車技術標准和試驗驗證體系,在涉及的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占比84%,極大地增強了中國高鐵核心競爭力。
如今,“复兴号”家族不断扩充壮大,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瑞雪迎春”冬奥列车在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基础上,融合“高铁+5G+4K”技术,实现高清赛事直播,赢得了行业内外好评;今年4月,中车长客研制的新型“复兴号”高速綜合检测列车,以交会时速870公里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交会速度世界纪录……
刷新海外業績
比學趕幫超開辟育才新路
“廠內競賽馬上要開始了,得先評比出技能人才,再到省市參加選拔。”7月29日下班前,李萬君忙著爲參加吉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甄選人才。去年,李萬君的徒弟——何岩、王善同時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中車長客高級技師胡俊祥運用“微縮梅花烙”技術焊接連接器。“現在會‘烙梅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胡俊祥告訴記者,由他聯合17位技術工人組建的講師團,已累計授課1800小時,培養高級技師90人。
“年輕”則是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項目設計團隊的一大亮點,35歲以下青年設計師136人,占比超過90%。
“技能人才既要有解決生産難題的能力,更要帶動身邊人成爲行家裏手。”謝元立告訴記者,除了通過每周一課、大師講堂進行理論培訓,在實操環節,他利用新産品程序開發、編程攻堅的關鍵期,摸索出一套邊攻關邊帶徒的人才培養“秘笈”。
能工巧匠不断涌现,得益于中车长客以高技能领军人才为核心的育人机制。无论在车间一线,还是研发实验室,“80后”“90后”已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成为主力军。庞大的人才支撑,更使中车长客打造“一带一路”抢手货的愿望照进现实。如今,“中车长客造”已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沙特、新加坡、新西兰、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累计超过9000辆,签约额超过120亿美元。因为研制美国波士顿地铁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输出“中国智慧”,该项目还被中宣部、国资委评选为“国企海外形象建设优秀案例”,充分展示出中车长客重置技术布局、重塑技术体系、提升技术实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企业发展原动力。(记者 毕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