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用好地理標志,生産者需持續在産品質量上下硬功夫,切不可因小失大,貪一時之利,毀品牌發展
近日,國家知識産權局發布公告稱,生産安吉白茶、甯夏枸杞等16個産品的75家企業,獲准在其生産的相關産品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獲得地理標志産品保護。這意味著,75家企業生産的農産品已受到法律保護,相應的,其産品質量也需滿足一定要求。地理標志農産品在品牌建設、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而品質保證是實現這些意義的基礎。發展地理標志農産品,能讓市場上的高品質農産品多起來,既利于産品生産銷售,爲生産者增收,又利于消費權益保護,給消費者更好體驗。

地理標志農産品,是指産自特定區域,經國家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農産品。其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取決于産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我國疆域遼闊,不少地區得益于適宜的自然條件和特殊的人文環境,産出的農産品在口味、品質等方面頗具價值。比如,河南信陽的毛尖茶、山東煙台的蘋果等,都是得到顧客青睐的地理標志農産品。
食品安全大于天。農産品質量一端連接著消費者,與消費者的健康權等息息相關,另一端連接著生産者,與生産者的收入直接挂鈎。當下,農産品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其中一部分主觀原因是生産者惡意生産劣質産品。有了地理標志的保護,可以更好規避此類問題發生。
首先,法規對地理標志農産品的生産者和生産流程有明確要求。長期以來,一些特色農産品雖然在市場中形成了不錯口碑,但尚未形成品牌。地理標志農産品以明確的概念、標准的流程定義特色農産品,並對産地、土壤、田間管理和加工等作出量化要求。此外,還從登記、注銷兩方面對使用地理標志的生産企業加以規定,有助于保障産品安全、保持品質穩定。
其次,产业链支持也是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5月底,農業农村部发布通知,明确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要求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强化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这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提出了更严格要求。
除生産、運儲等環節外,在消費環節,地理標志同樣可以給消費者甄選帶來幫助。地理標志農産品申請具有一定標准,從特色農産品“升級”到地理標志農産品,需要經過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只有符合條件,才能被允許使用地理標志。地理標志認證可以對農産品的産地來源、産品品質進行有效劃分。這有助于減少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現象,爲消費者選擇提供了篩選依據。
當然,地理標志農産品並非破除農産品質量問題的“萬能鑰匙”。主要是因爲其在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由于曆史原因,部分地理標志名稱在認證之前已經被企業注冊爲相似或相同商標,名稱使用混亂;有的生産者在利益驅使下,無視法律,冒用、混用地理標志,導致産品質量良莠不齊;等等。
要想用好地理标志,生产者需持续在产品质量上下硬功夫,要算长远账,切不可因小失大,贪一时之利,毁品牌发展。有关部门应继续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在审批、使用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要强化监督,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作者 包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