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餅市場,新品牌不斷跨界入場,老品牌也在創新增速。以Z世代爲代表的新青年群體正逐漸成長爲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偏好也開始影響月餅市場,尤其是老字號月餅的發展方向。
月餅開啓“花樣模式”
在某社交APP裏,搜索與月餅相關的內容顯示結果超過50萬篇,大部分博主乃至素人在分享中最常用的形容詞就是“好看”。已有260余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松鶴樓也對這種風格青睐有加。作爲蘇州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今年他們不僅再度攜手蘇州文化界的“大咖”蘇州博物館推出了“松間月影”新聯名版月餅,更首次嘗試了新品種“米月餅”,將宋式美學進行到底。

圖說:松鶴樓×蘇博聯名款月餅“松間月影”
“松間月影”的靈感提取自蘇博館藏的宋代《松下賞月圖纨扇面》,一幅山水小品卻凝聚無窮意蘊:畫中皓月當空,雲霧輕纏,山崖上一人閑坐青松下,舉杯對月。畫者筆墨張弛有度,不追求描山繪水的宏偉俊秀,更推崇平淡自然的生活詩意,讓觀衆仿佛在經曆一場美學“散步”,同時也借松樹健康長壽的好意頭傳達中秋月美人團圓的美好祝福,讓月餅變得更加雅俗共賞。
作爲核心的月餅也開啓了“花樣模式”,松鶴樓的四款中秋月餅不僅集結了蘇式、廣式、台式及米月餅四種類型,餡芯口味的豐富度也更上一層樓:桂花酒釀、姑蘇芳芽、秋耳黑米、芝士豆乳、芋泥波波、切達奶酪、生椰拿鐵、桃桃姜茶、檸檬芝士等數十種不同口味。月兔、祥雲、松葉、葫蘆四種在傳統文化中代表祥瑞的圖案元素也成爲了此次月餅的新造型,一展中式傳統美學的國潮新魅力。
經典月餅推陳出新
盡管Z世代群體的消費理念受新潮流的影響迸發出強烈的個性化需求,比如:新穎的包裝、獵奇的口味等,但廣式月餅依然連續多年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有數據顯示Z世代群體中偏好廣式月餅的人數占比超過了62%。

圖說:老城隍廟x廣州酒家聯名款月餅禮盒系列
說起廣式月餅,廣州酒家肯定榜上有名。自2002年起,廣州酒家就多次參與月餅行業的標准制定工作,可謂是月餅行家。上海老城隍廟作爲上海本土最耳熟能詳的老品牌之一,旗下的五香豆、梨膏糖等傳統食品可以說是遊客到上海必買的伴手禮,也是本土市民兒時的美好記憶。去年起,廣州酒家首度攜手上海老城隍廟推出了聯名款月餅,強強聯手,讓兩座城市的文化以月餅爲媒介進行相融,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歡迎。
廣州酒家與老城隍廟聯名自然看點多多:從包裝設計到月餅口味都兼顧了滬粵兩地的各種特色。兩地廣爲人知的地標,如:豫園、東方明珠、上海中心、廣州酒家、廣州塔等被悉數展現,還爲此特別設計了一款定制榫卯拼圖,用國風诠釋“天涯共此時”的意境。
月餅口味方面,像蛋黃蓮蓉、豆沙、奶黃流心等經典的廣式月餅口味也悉數配齊。考慮到新穎口味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他們特別增加了廣式普洱茶月餅等新潮口味,有經典傳承也有國潮創新,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顧客需求。
月餅市場新突破口
消費者購買月餅的主要目的還是用于與家人分享或自己食用,其次是順應節日氛圍及送禮等。然而,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月餅可說是“又愛又恨”,一方面是對月餅不斷推陳出新的熱愛,另一方面卻是對身材管理方面的焦慮。
“我不是不喜歡吃月餅,我只是怕熱量太高。”市民顧小姐的這句話可能代表了時下不少年輕一代的心聲。她覺得現在的月餅越來越吸引人,但像她這樣的年輕上班族普遍認爲身材管理跟滿足口腹之欲一樣重要。捕捉到這一消費心理的松鶴樓在這次的月餅系列裏首次嘗試推出了米月餅。

圖說:松鶴樓×蘇博聯名款中的月兔、祥雲、松葉、葫蘆造型米月餅
米月餅又名“南宋雪月”,據說最早起源于南宋時期,與常見的蘇式、廣式、台式月餅所不同的是,米月餅的餅皮主要以大米爲原料,通過氣蒸工藝制成,因此米月餅的口感更綿軟,吃起來也更清爽,讓人沒有那麽強的“負罪感”。
如今,月餅也在突破時令限制逐漸變得日常化。比如:德興菜館的鮮肉月餅,原本是只在中秋季才銷售,後來因爲顧客反響好需求高,就慢慢變成了一年四季都“在線”的招牌點心,每逢中秋格外暢銷,單店月均銷量最高可達10萬只左右。
據悉,廣州酒家×老城隍廟、松鶴樓×蘇州博物館等聯名款月餅在老城隍廟、松鶴樓等多個平台同步銷售。上海老飯店、和豐樓、德興菜館鮮肉月餅也在線下門店、品牌微店等多渠道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