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賽道前景廣闊
日前,中科創達、美格智能等智能座艙軟硬件企業上半年業績相繼報喜。隨著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發展,智能座艙軟硬件産業鏈迎來需求爆發期。
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智能座艙新車市場滲透率預計將超過75%,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化解決方案、域控制器、芯片等智能座艙産業鏈供應商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上半年業績預喜
今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提振,智能座艙軟硬件上市公司迎來業績增長。
7月14日,智能座艙操作系統龍頭公司中科創達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88億元-4.16億元,同比增長40%-50%。中科創達此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介紹,公司的座艙方案充分發揮高通SA8295在算力、圖形、圖像處理等方面的突出性能,打造包含數字儀表、中控娛樂、副駕娛樂、雙後座娛樂、流媒體後視鏡和擡頭顯示器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艙域控。
不少智能座舱硬件设备制造商业绩表现亮眼。无线通信模组上市公司美格智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300万元-8700万元,同比增长74.60%-83.01%。美格智能表示,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订单充足,应用于新能源车智能座舱领域的5G智能模组、5G FWA产品交付大幅提升。
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2亿元,同比增长约93.46%。兆易创新表示,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继续提升工业、汽车等领域营收贡献,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车规级Flash产品已被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企业批量应用,可为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车载通訊系统、车载信息及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DVR、智能座舱、T-BOX等应用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行業景氣度高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景氣度高。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46.7萬輛,同比增長122.9%;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224.8萬輛,同比增長122.5%。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日前表示,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出貨量將達585萬輛,行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同时,智能座舱产业发展如火如荼。IHS Markit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新车市場渗透率预计将超过75%;到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的市場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在全球市場的份额将从当前的23%上升到37%。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座舱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電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是对传统座舱全方位升级。
在此背景下,配套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操作系統軟件、域控制器、芯片、車載顯示、座艙光學聲學、車用PCB等智能座艙全産業鏈供應商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據民生證券介紹,衆多車企大力推進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軟硬件革新,以此構築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通過融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觸摸控制、手勢識別、虹膜識別等人機交互技術,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感。例如,理想L9配置智能傳感器+五屏智能座艙,將智能電動車的駕駛、視聽、娛樂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綜合体,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车辆行动控制等都将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完成。”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高畅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车企不断向软件领域倾斜资源,软件在智能汽车中的价值不断提升。
根據億歐智庫預測,到2030年汽車中軟件的價值占比可達約30%。目前高端車輛軟件代碼已經達到1億行,遠多于PC和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智能座艙廣闊的市場空間引來多方資本布局。
一方面,華爲、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身影頻現,試圖在智能座艙軟硬件方面“大顯身手”。7月初,華爲發布AITO問界M7智能汽車,其智能座艙搭載鴻蒙操作系統。而百度爲合作夥伴提供智能座艙數字化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産業鏈相關上市公司加碼布局。兆易創新日前表示,公司第一顆車規級MCU産品已問世,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實現量産,主要應用于車身小節點電機控制、面板控制與通信、ADAS智能終端傳感、T-Box等領域。
智能座艙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德賽西威6月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的座艙域控制器業務量快速提升,第二代座艙域控制器已規模化量産,第三代座艙産品獲得長城汽車、廣汽埃安、奇瑞汽車、理想汽車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項目定點。另外,公司與高通達成戰略合作,基于第4代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共同打造德賽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艙系統。該系統支持領先的多屏聯動、音效處理和AR技術,融合多維交互模式,爲用戶帶來沈浸式交互體驗。
國盛證券表示,由于汽車軟件對安全性要求極高,且底層操作系統開發具備較高複雜性,汽車廠商及一級供應商對獨立軟件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加,具備軟件能力積累的廠商有望率先獲益。其中,德賽西威、中科創達、經緯恒潤等企業融合芯片生態,提前布局汽車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