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漲價策略日漸“失靈”情況下,電商渠道或成爲方便面企業推廣高端産品的主要方式
方便面江湖的高端“戰事”硝煙彌漫。近日,今麥郎旗下“一桶半”上線首款高端新品。至此,方便面江湖的“四大天王”康師傅、統一、白象、今麥郎都在逐鹿高端市場。業內人士認爲,在漲價策略日漸“失靈”的情況下,電商渠道或成企業搶占高端市場重心。

高端速食市場內卷加劇
近日,今麥郎旗下“一桶半”上線首款高端新品。中國商報記者在今麥郎線上店鋪看到,該款新品的單價爲9.9元/桶,與店鋪內均價4元/桶的其他産品相比價格較高。值得關注的是,此前,今麥郎“一桶半”量大實惠、價格低廉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此次瞄准高端市場上新,消費者會買賬嗎?在線上店鋪內,該款新品的月銷量僅爲2件。記者致電今麥郎官網電話,詢問該款新品的銷售定位及市場投放渠道等相關問題,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供應不穩定且價格較高,平價産品利潤較低,企業的經營壓力也較重。”國內某新銳方便面品牌相關負責人曾對記者坦言,高端産品的利潤較爲穩定,今年下半年,企業或把工作重心放在高端産品的生産和市場營銷方面。
或爲穩定利潤,方便面江湖的高端“戰事”愈演愈烈。截至目前,方便面江湖的“四大天王”康師傅、統一、白象、今麥郎均已在高端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康師傅高端産品Express速達面館,單盒裝香濃大塊牛肉方便面價格超過15元;統一湯達人升級版本“極味館”,6杯整箱價格59.9元;白象旗下新銳品牌鮮面傳的價格也在15元/盒左右。
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企業推出“高端方便面”更大程度上是爲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方便面需要不斷進行叠代更新,以適應市場變化。消費者能夠接受並喜愛這些高端産品,也說明,國內的方便面市場欠缺這些好産品。
也有觀點認爲,方便面企業在高端市場的“內卷”越來越嚴重,也說明方便面低價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品牌“突圍”或只能通過高端化。上述新銳方便面品牌相關負責人認爲,今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已經出現了大面積漲價,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將低價産品的價格調高是十分困難的,生産高端化産品或是企業扭轉局勢的出路。
漲價策略日漸“失靈”
今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迎來“漲價潮”。先是日清食品發布調價公告稱,包括合味道杯面、出前一丁、日清意面、拉王等多種方便面價格上調,漲幅最高達到12%;康師傅和統一也先後漲價,漲價産品占比60%以上。
朱丹蓬表示,漲價後,企業既可以提升盈利水平,又能提供更優質的産品和更完善的服務體系。此外,企業還能夠通過漲價聚力推廣其高端化産品,完成産品線升級。
但方便面的漲價策略或未能達到原有的效果。尼爾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售量同比下降7.7%,銷售額同比下降7.3%。
“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各個品牌的方便面都不好賣。”北京地區一位經銷商對記者坦言:“很多商超也會盡量避免進購有爭議的方便面,一些高價、健康的速食産品更受渠道商歡迎。我們會把銷售端的情況反映給品牌方,品牌方也會根據銷售端的情況調整産品投放的策略。”
記者在北京沃爾瑪超市、BHG華聯精品超市也發現,主打健康的高端方便面品牌被擺放至了顯眼位置,如湯達人熊本豚骨拉面、日本一蘭豚骨速食面。低價産品反而被擺放在不起眼的位置。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消費者對速食食品品質的關注度高于對價格的關注度,特別是關注産品健康制作的工藝。所以企業布局中高端定位來確保産品品質,給消費者留下綠色、健康、營養的印象,這或成爲企業未來增加利潤、爭奪市場的主流方式。
線上渠道或成主戰場
“今麦郎此次在平价产品线中上新高端产品,或是为了拉高品牌形象。” 上述北京地区经销商告诉记者,他在线下渠道还未能进购到这款高端产品,若后续这款产品的线上销量走高,他会及时在线下市場推广这款产品。
線上渠道正成爲方便面企業推廣高端産品的主要方式。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今年“6·18”天貓方便速食/速凍食品這一品類銷售額超11億元,方便面領域位居前三的依次爲白象、康師傅和統一。“相比較普通三、四元一袋的方便面,像五谷道場、白象這種主打骨湯、打上‘健康’標簽的方便面産品在各大平台的直播間銷量更高。”一位小紅書美食博主對記者表示,即使這種産品的價格要貴,但是在線上渠道,主播在選品時會傾向于“高品質”,銷量數據也證明,在線上渠道,品質好的高端産品能令品牌收獲持續性的好口碑。
值得关注的是,在线上渠道起家的方便面品牌更是离不开“高端化”。数据显示,拉面说、劲面堂等新锐方便面品牌的均价达到了20元,且销量逐年增长。 “高端方便面市場更具发展潜力,新锐品牌也有很多的机会。”同样是在线上起家的新锐品牌鲜面传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此次今麦郎旗下“一桶半”上线首款高端新品同样选在官方旗舰店。“网红品牌线上崛起,必然带动着整个方便面市場往价格的‘中高端’发展。以传统渠道起家的方便面企业也会逐渐跟上线上的趋势,以追求更多产品溢价。”上述国内某新锐方便面品牌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