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將盲盒經濟的泡泡成功吹向了海外市場。
國貨出海,千帆競渡。
近年来,随着众多本土品牌的崛起,中國品牌的出海也在不断升级,从过去单纯出售以“性价比”为代名词的传统低端制造品,逐渐过渡到开始肩负起文化输出的使命。
比如,在國內收割了無數粉絲的潮玩品牌第一股泡泡瑪特,就將盲盒經濟的泡泡成功吹向了海外市場。
7月初,泡泡瑪特在韓國的首家旗艦店正式落地弘大商圈,開業當天便吸引了超多前來打卡的韓國消費者。
可以說,首爾弘大店在門店規模、設計風格、運營理念上均不負“旗艦”二字。門店面積近400平米,整體設計跳出單純的賣場邏輯,致力于打造年輕人熱愛的潮流文化體驗空間。店內以“連接+想象”爲主題,每層均設置了拍照打卡區,消費者可以隨時與喜愛的IP互動。頂樓還設置了特別專區,爲藝術家與粉絲交流互動提供單獨空間。
据悉,除了旗舰店正式落地,接下来泡泡玛特还将与韩国知名制作集团Studio Dragon围绕IP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泡泡瑪特剛開始拓展海外市場時,首站就選擇了韓國。本次首爾旗艦店的打造,無疑是海外業務的又一大裏程碑。
泡泡玛特国际总裁文德一表示,“韩国的潮流文化发达,娱乐和媒体行业成熟,对全球的年轻人有很大影响力。我们非常看重韩国的文化辐射作用,希望通过旗舰店的开业打造潮流文化体验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我们的潮流玩具,传达‘创造潮流 传递美好‘的品牌理念。”

实际上,泡泡玛特自2018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場,从参加美国DesignerCon、迪拜世博会等国际展會,到在海外落地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可谓扎实推进。
經過四年的探索,目前已經進駐了23個國家和地區,除了韓國外,在倫敦、奧克蘭、新加坡、洛杉矶等地均已開設了線下門店或快閃店,今年還計劃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設40-50家新門店。
2021年,泡泡瑪特國際業務已實現1.37億元收入,同比增長85.2%。泡泡瑪特表示,“未來10年,國際業務將是企業最爲重要的發力點之一,希望海外收入占比能達到50%。”

其實,我們縱觀泡泡瑪特的品牌出海戰略,可以總結出不少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首先一點就是,由近及遠、由淺至深的商業打法。
在出海路徑上,泡泡瑪特已經形成了立足亞洲並逐步面向全球的出海格局。先通過開發團隊較爲熟悉且距離較近的韓國等市場積累經驗,並依托在東方國家的成功市場經驗進而去開拓以歐美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市場。
在出海模式上由淺至深,從早期依賴經銷商合作,轉爲與海外各地藝術家、品牌進行IP合作並進行獨立經營,進一步加強同海外用戶的消費者觸達。
其次,是線上+線下的全場景鋪設。
線下端,泡泡瑪特已擁有10余家零售門店和百余台機器人店。線上端,目前已經入駐速賣通、亞馬遜、Shopee等平台,多電商渠道全面開花,物流時效高于行業水平
再有就是,在産品和營銷端,泡泡瑪特采用了地區差異化運營策略,並積極通過融入本土元素實現消費者破圈。
爲了更好的進行本土化運營,泡泡瑪特除了設立海外版官方網站外,也在當前主要市場均設立了相應的銷售網站,包括韓國、日本、法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當地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本國語言進行消費,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便利性。

不過,海外市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地方。
2021年,泡泡瑪特海外市場的毛利率僅爲37.2%,與國內線上線下等渠道超60%的毛利率相比差距明顯。而且,自去年以來,跨境物流成本提高了2至3倍,大批量在海外開店或許對泡泡瑪特的供應鏈造成新挑戰。
此外,海外的市場雖廣闊,但想從本土牌手裏分一杯羹也並沒有想象中的容易。
以日本這樣的IP大國爲例,自身的扭蛋潮玩文化就已經發展了60年之久,面對這種成熟的市場,泡泡瑪特又該如何“搶食”?
最重要的是,在文化輸出方面,如果只是單純的比拼商業包裝設計,而不能賦予潮牌玩具足夠動人的品牌故事,那麽也無法使其煥發長久的生命力。
總而言之,海外征途路漫漫,站在洪流中的泡泡瑪特想要講好出海故事,仍需持續發力。